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5部分

只要雷達及時捕捉到飛彈軌跡,六千四百道鐳射一起發射,妥妥的攔截下來!

凡事總是有利有弊,擴散鐳射炮所耗能源來自機載秘銀動力池,而且耗能相當可觀。尹劍在虛擬測試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記錄耗能資料,調節機甲動力、蜂巢炮攻擊火力和反導機能三者在爭奪能源方面的矛盾。

確認過武器裝備,尹劍接著測試三種特殊系統。

卡奧斯跟量產版無名有一點不同,它裝備的不是單屬性極限動力池,而是完整版的五行動力池,可以自由切換五行屬性。

電磁迷彩也是老爸的研究成果,開啟後能夠有效遮蔽雷達偵測。想當年老爸就是憑一篇首創電磁迷彩的博士論文揚名立萬,被埃利奧特將軍破格提拔為機甲研究所一把手。

電磁迷彩系統目前已經在聯盟各大機甲部佇列裝,蘭比斯同學那臺“迷彩渡鴉”就有類似的系統。

變形則是無名獨有的功能,四肢和頭顱可以縮排球裡用滾動的方式行進,既是一種偽裝也能大大提升環境適應性,比如在淤泥或水中行軍,球形狀態比人形更高效。

無名內建球形機艙,與外部裝甲構成同心球,機艙透過自動配重灌置來保持重心平衡,無論外殼如何滾動機艙始終維持在水平位置,機師可以透過360度全息攝像機觀察戰場情況。

裝甲和機艙之間的夾層填充以耐高溫奈米纖維為主的緩衝材料,相當於第三重灌甲,一部分夾層空間用來收納武器和彈藥,按下開關外殼開啟視窗,彈出機師選定的武器。

檢視過卡奧斯的各項資料,尹劍關閉整備選單,把機甲開進訓練場測試作業系統eiystem)。

os是一臺機甲的操縱介面,是機甲與機師溝通的橋樑,os不好用,再出色的機甲效能也發揮不出來。

卡奧斯的作業系統包括三種模式。

第一種:擬人系統。人形機甲的主系統,機甲就相當於機師的外套,忠實反應機師的一舉一動。

第二種:聲控系統。這是針對多武器火控開發的系統,比如“射手座”這樣的重火力機甲有十多門炮,機師卻只有兩隻手,擬人系統只能同時控制兩門武器,這時候運用聲控作業系統就能夠很方便的操作其他武器。

機師按照自己設定的代號撥出武器,比如g1代表機關炮,g2代表火箭炮,g3代表鐳射炮……配合雷達鎖定敵方目標之後確認開火即可。

尹劍先測試聲控操縱系統,具體指令如下:聲控啟動、g3預備、鎖定t13、fire!聲控關閉!

“聲控啟動”就是啟用聲控作業系統。

g3預備:g3是“蜂巢式擴散鐳射炮”的代號,這是選擇武器的指令。

鎖定t13:t13就是et13,雷達上標示為13號的敵方目標,這是索敵指令。

fire就是開火指令,“聲控關閉”意指關閉聲控作業系統。

整套操作實現的戰術意圖——用蜂巢式擴散鐳射炮攻擊標示為13號的敵方目標。

說起來很麻煩,不過實戰的時候可以根據機師的習慣把指令修改的更簡潔。

有時候擬人+聲控系統還不夠,特別是操縱非人形機甲,擬人系統的實用性大幅削弱,這種時候反而是傳統的“鍵盤作業系統”更有效。

鍵盤作業系統不只是一張鍵盤,還包括操作杆,踏板,觸控式螢幕等輔助工具,透過操作杆來驅動機甲前進或者後退,透過輸入鍵盤指令的組合,讓機甲執行復雜的高階動作,比如前滾翻,後空翻,托馬斯迴旋之類,有點像玩街機的感覺。

這種操作模式對機師的手速要求很高,每分鐘輸入的指令越多,機甲完成動作就越流暢。

鍵盤系統理論上可以完美操縱機甲完成各種戰術動作,但是這只是理論而已,太過複雜的動作要分解成上百個鍵盤指令,這對機師的手速要求太高,而且光是記憶這些指令就要大費腦筋,對機師來說負擔太重,由於近代機甲的大多是人形,擬人系統便漸漸取代了鍵盤操作。

但是鍵盤作業系統並沒有完全被淘汰,比如犰狳這種非人形機甲主要還是靠鍵盤操作。尹劍的代達羅斯也保留了鍵盤系統,擬人系統沒辦法同時操縱四條手臂,鍵盤系統卻能輕鬆搞定。

無名屬於標準的人形機甲,按理說擬人系統+聲控系統就夠用了,不過尹劍還是保留了鍵盤系統,理由是無名縮成大鐵球以後就不再是人形,鍵盤系統更便於操作。

身為機修系第一拆機高手,尹劍的手速雖然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