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出入有大量親衛保護,袁家族人怎能個個如袁術這般?殺袁令賞金豐厚,所謂人為財亡,引得天下巨盜大寇紛紛來到汝南、南陽兩郡。近日兩郡接連發生血案,落單或獨居的袁氏族人倒了大黴,殺袁令上未註明年紀、性別,男女老幼的人頭都值大價錢,因此數起血案皆是滅門慘案。袁姓人被袁術連累得幾乎成為天下公敵,與汝南袁姓沒有關係的袁姓人家為了避禍,去官府討了公文,寫明自家雖然姓袁,但與汝陽袁家沒有關係,貼在自家門口,甚至有些袁姓人為此改了姓氏。
數起血案一出,袁家族人考慮自身安危,皆聚於南陽冶所宛城或汝陽袁家堡寨內。族人可以在宛城、汝陽城內活動,但也不能整日待在城內,有些族人為生計所逼,出外經商辦事,遭到意外機率極高。這一下袁家族人更加怨聲載道,紛紛去本支長老處訴苦。袁家各支長老見此事沒有頭,約期來到宛城與袁術商議。
殺袁令一出,袁術知曉惹惱了姜述,引起這般血腥報復,表面滿不在乎,內心卻恐懼萬分,不由後悔不迭。袁術如今是袁氏家主,各支長老前來議事,又不能不管不顧。袁術將眾長老接進府中,坐下一同商議對策,袁術能力還比不上袁紹,實在想不出破解之道。但是殺袁令如同懸在頭上的刀,若不想法解決,袁氏族人日後躲在家裡,如何執行公務?如何經商賺錢?如何與人交往?便是婚嫁也無人願與袁家通婚。
袁術想不出應對辦法,長老們便待在府中不走,不得已聚齊手下文武共議。袁術擔任南陽太守,掌管天下第一大郡,人口百萬,錢糧富足,袁術因此兵多糧廣,憑此吞併豫州全境。此時袁術手下文武甚眾,文以長史楊大將為首,金尚、韓胤、李豐、梁剛、樂就、袁胤皆有名望;武以張勳為首,橋蕤、雷薄、陳紀、陳芬皆名將,俞涉、楊奉、韓暹、荀正、陳蘭皆是大將之才。
眾人皆知殺袁令一事,聞袁術所言,皆默然無計。姜述公告此令,已與袁家公開撕破臉皮,其言出必踐,使人求和亦是不能。楊大將道:“如今之計,除非滅了姜家,別無他計。”
楊大將此言對極,滅了姜家,掐斷此事源頭,殺袁令自是無效。姜述獨掌洛陽大權,想滅姜述,得先滅洛陽朝廷,但洛陽朝廷佔據天下一半州郡,兵多將猛,擁兵五六十萬,以袁術目前勢力,如何能行?
袁胤為袁術嫡侄,少年時便以才智聞名,因為殺袁令牽扯自家性命,也苦思破解之道。見再無出言者,道:“姜述既然已下通告,派人求和只是自取其辱。如今之計,當厲兵秣馬,與其決戰,若是大勝,此危必解。”
第一卷姜述篇第196章殺袁令3
張勳與袁胤不睦,冷笑道:“姜述擁兵五十餘萬,裝備精良,皆百戰精兵,又多騎兵。主公麾下兵馬不足二十萬,如何能勝?”
袁胤道:“長安與洛陽兩帝對立,曹操久有出兵之意,但其地少兵多,缺少錢糧,數次調兵遣將,最後都因擔心錢糧不敷使用而罷之。若上表依附,再許其錢糧,其軍兵出潼關,可以牽扯姜述大量兵力。陶謙與姜述有舊怨,劉岱與姜述有奪地之仇,又都依附長安,若是四方合力,或可大勝。此唯一解決之道。”
李豐道:“劉岱轄地除了泰山,東平、任城、濟北皆是小郡國,三郡地域之和與東郡彷彿,兵馬合計不足三萬。徐州東部三郡琅琊、東海、廣陵皆被姜述所奪,只餘彭城、下邳、東莞三郡,兵馬僅有五萬。兩郡兵馬合計不足八萬,又要留下守兵,即便出兵牽制,出兵三四萬,也是作用不大。長安兵馬四十萬上下,如今十萬出兵漢中,此時最多出兵十五萬。我軍留下守軍,能出十萬兵馬。四路兵馬相加不足三十萬,而且各懷機心,不能統一協調。敢問諸位,以此三十萬兵力,比董卓當年兵力如何?”
眾人皆默然不答,袁術見狀,長嘆一聲,道:“本初出兵之時,若是諸侯響應,如何會使姜述坐大?如今天下諸侯,除了曹、劉、陶三家,劉焉、張魯、土燮、劉瑤與其隔絕,劉表又依附洛陽,與我等又有舊怨,也不能指望。難道別無他法?”
樂就道:“姜述此人有個缺點,或可利用。”
袁術問道:“請言。”
樂就道:“好色。”
眾人聞言心中盤算,姜述妻妾成群,此次娶妻二十位,確為好色之徒。眾人平常皆以為姜述為天下女子偶像,並未注意他這個特點,聽聞樂就所言仔細琢磨,越深思越感覺此言有理。
袁胤道:“此次姜述弄出這般事情,只是為了一個女子,正如其所言衝冠一怒為紅顏。傳言其事母至孝,對妻妾極好,若行美人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