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從政、做官嗎?天下官員,良莠不齊,有的流芳萬年,有的遺臭百世。小子因此開始思索,以後若有機會做官,如何做流芳萬年的好官呢?小子開始考慮,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只要小子為自己制定一套做人準則,行事標準,這個準則和標準就是小子個人之道。若是小子以後能夠主政一方,會考慮一套適合本地民眾的道德準則和約束民眾的行事標準,小子認為這是為政之道。”

這個少年志向遠大,若是用得好,日後必是國之棟樑。靈帝不知不覺對姜述生出好感,語氣更是和緩,微笑道:“你坐下再說。”

“謝謝陛下。為了尋找道德準則,小子綜合史書記載的賢臣故事,逐漸開始琢磨歸納,將每位賢臣事例皆用六字總結。後來鄭玄先生見到,說可以歸納成書,儘量摘去重複之字,由易而難匯總,可為天下啟蒙之書,這是小子編輯《三字經》的由來。”

光是耳聞此少年事蹟震憾不大,但殿內這位稚嫩少年就坐在那裡,聽他不但考慮如何學習,還要思考人生準則和道德守則,還有天下蒙童的教育。此子如此談吐,室內君臣怎會無動於衷?

第一卷姜述篇第27章流言之禍7

劉辯忽然站起身來,指著姜述,說道:“父皇,兒臣要和姜家子坐在一起。”

劉辯年紀比姜述大二三歲,身材瘦弱,臉龐清秀,眼神非常清明,舉止得體。史書記載有許多不實之處,顛覆了姜述許多看法,這是性格懦弱的劉辯嗎?與史書所載劉協彷彿,但不可能是劉協,年紀對不上。

“去吧。”靈帝輕撫一下劉辯的頭,慈愛地對他說道。

這是史書記載的靈帝嗎?近期所見的重要人物,與史書所載相差很大,姜述不得不對這些人物重新定位。姜述心思轉動之時,見劉辯已經走近,連忙站起見禮。劉辯來到姜述身邊,先是比了比個頭,見姜述比自己矮了一截,臉上露出自豪的神色。

“坐下說。”劉辯一邊說話,一邊拉著姜述坐下。

姜述想起史上劉辯的悲慘下場,內心十分同情,望向劉辯的目光十分柔和。劉辯同樣認真打量姜述,心中好奇之極,這般年紀就有如此好的學問,學識方面已經悄然為姜述折服。

劉辯少年心性,又好文事,曾經找來姜述手跡,臨摹練習不少時間,筆劃練習已像模樣,筆意氣勢卻毫無進展。除了心折姜述一筆好字,劉辯還看過內待從孫乾處抄錄的《問道》,認真看了數遍,雖然沒有悟透其中道理,但是知道姜述學問很好,務實而不浮躁,如此發展下去,日後必是憂國憂民的好官。方才聽姜述與靈帝對答,越聽越是折服。又見姜述長相俊秀,氣度不凡,舉止自然,兩人嘴角不自覺皆露出笑意,不過其中含意卻不相同。姜述純粹是友善的笑,十分單純,根本沒有去想劉辯的高貴身份;劉辯卻是欣慰的笑,若是存心籠絡,將來便有了得力臂助。

兩位少年會意一笑,旁觀諸人品味卻不一樣。靈帝十分滿意,認為此子是上天賜予輔佐劉辯的能臣;而袁愧、楊彪、蔡邑三人,皆認為姜述自此算是大皇子的人了。

劉辯道:“你學問很好,能否搬來京城,陪我一起學習?”

劉辯此舉雖是善意,但是姜述不能接受,亂世將要來臨,在京城能過幾天悠閒日子?在洛陽陪著送死嗎?一心避禍的姜述,根本沒有時間精力理會這個小屁孩。他內心鄙夷一下,卻忘了自己比劉辯還要小几歲。

“小子以前想過遊學四方,怎奈寡母在堂,不敢遠離。”姜述道。

漢朝重孝,姜述此言說出,再也無法逼他。劉辯道:“你的身世卻也可憐,你的字寫得很好,能否寫一行字,讓孤欣賞一下?”

“承蒙誇獎,敢不受命。”兩位少年不理在座各位大佬,自說自話,自幹自事。眾人也不吭聲,靜靜看著兩人。

宦官見靈帝不言,取來硬毛氈子鋪在地上,又擺上紙峴筆墨。宮中紙張乃長安貢紙,質量尚可,比市面上的蔡候紙好得多。所用峴臺乃徵峴,用水也講究,是可以飲用的山泉水。

姜述待小宦官磨好墨汁,手持雪白狼毫,蘸足墨汁,醞釀一下情緒,開始聚精會神書寫,墨寶很快面世,寫得是“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能不可褻現也。”此語出自《愛蓮說》。

“好!”劉辯讚了一句,右手虛空臨募筆劃。

姜述前世就有書法基礎,經過許多天的練習,比起筆會之時,書法大有長進。比平常看到的飛白體、彖體好看得多。句子是最近傳播最廣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