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英明,我等願戰!”
……
顏良、文丑等對袁紹忠心耿耿,雖然猜不出袁紹有何妙計,但若沒有動作,待姜述穩住幽州,挺兵西進,幷州只有覆滅一途。兩將率先站了出來,高聲表態支援。餘將自是不甘落後,全都跟著請戰,人人喊打,個個要戰,室內士氣暴漲。
鞠義脾氣不好,但是難得的大將之才,歷史上就是此人殺得公孫瓚落花流水,此時見諸將紛紛求戰,忍不住出言進諫,道:“主公,若無外援,怕是難勝,一旦失利,恐遭覆巢之禍,建議主公謀定而後動。”
淳于瓊原為何進部將,與袁紹私交很好,自洛陽大亂便跟隨袁紹左右,一直沒有立功機會,見鞠義與眾人意見相抵,不管不顧跳了出來,出言指責道:“鞠義將軍,休要長他人威風,滅自家志氣,姜述兵力分散,四周全是敵人,重兵屯於幽州,其心昭然若揭,不戰怎麼成?再說,有主公主持,這仗又如何勝不得!”
淳于瓊在《三國演義》著墨不小,就是那位失了烏巢糧草,導致袁紹官渡大敗的酒鬼將軍。鞠義甚得袁紹重用,一聽這個酒鬼唱反調,火氣“噌”地躥了上來,怒目圓睜,指著淳于瓊便要出言怒斥。
見手下將領當眾爭執,袁紹臉色立馬沉了下來,一拍几案,斷喝道:“好了!”
鞠義穩住情緒,還是出言進諫一番,道:“主公見諒,末將失禮,只是戰事須得謹慎些方好,望主公明鑑。”
“你無須多言,此事我心裡有數。”袁紹面色凝重,長嘆一口氣,道:“世易時移,敵我之勢已經明朗,我軍若穩守,或能苟安一隅,這就是我掌管幷州不曾興兵之根由,所求者不外乎外聯諸侯,眾人合力與姜述相爭。便是韓馥讓出幽州,不過是將我推往風浪尖罷了。韓馥為人懦弱,諸郡太守各懷心思,皆不歸心,本想借姜述與異族交戰之際,大軍從西向東,逐步接管幽州,怎奈異族敗得太快,不等結連外援,幽州諸郡已被姜述恃強平定。現在姜述寸步不讓,又咄咄逼人,均衡之勢已破,穩守亦不可得。縱使我不興兵,姜述也斷不會錯過這等良機,張合屯兵兩萬於高柳,就是動兵幷州的預兆。與其待敵萬事俱備而來,不若我們佔得先手,前番我之所以讓高覽統兵駐於雁門不動,是因為時機未到,外援不足。”
在場諸將聽到這裡,都覺得如今之勢,以幷州之力實難阻擋姜述大軍,雖有求戰之心,卻無取勝之道,皆有些黯然神傷。姜述這頭猛虎在近旁窺視,形勢對於幷州來說,著實不容樂觀,從目前形勢來看,遲戰真不若早戰好。
鞠義乃是精明之輩,自是聽得懂袁紹話意,不再固持己見,面色肅然,請戰道:“主公所言甚是,末將別無異議,願為主公決勝沙場,請主公明示行止。”
“請主公下令,我等願與姜述決死一戰!”在場諸將半數出身袁家,剩下的也盡是袁家死忠,此時明白形勢嚴峻,再次奮勇請戰,群情激奮之下,士氣陡然間高漲到了頂峰。
“好!諸公能有此心,此戰我軍必勝無疑!”說一千,道一萬,袁紹擺了半天的譜,目的其實只有一個,鼓起諸將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這下目的已經達成,不再故弄玄虛,霍然而起,豪氣十足地一抖左手,將擱在几子邊的大幅地圖甩了開來,右手極之有力地往地圖上一點,眼神閃爍,環視諸將,道:“我已有了勝算,決戰之地便在於此!”
眾將目光順著袁紹手指看去,見是代郡,面色頓時變得豐富多彩。沉穩過人的鞠義也為之訝然,趕緊出言道:“代郡?主公,這……恐怕不妥。”
顏良附合道:“主公,代郡素為軍事重鎮,城高牆厚,地勢險峻,我軍兵馬並不佔優,怕是難以破城,請主公三思。”
“主公,若是不能即刻破城,主力在外,洛陽偏師若是北上,幷州如何防守?不得不慎重!”文丑道。
諸將方才紛紛求戰,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表忠心,這是一種政治態度,真正進入作戰思維,想起姜述連番大勝的戰績,早去了方才藐視天下的雄心,都在思考穩中求勝的辦法,如今袁紹攻敵以自守,這種孤注一擲的做法十分危險,因此紛紛出言勸說。
袁紹主意已決,不聽諸將勸諫,面色一肅,止住諸將,下令道:“我意已決,諸位不必多言,只要外援趕到,就可按計劃行事,眾將速去整頓兵馬,等候軍令,不得有誤!”
“諾!”眾人見袁紹如此,不敢再勸,各自上前施禮,告辭回去。
諸將滿心疑惑,礙於袁紹素日威嚴,無人敢提出質疑。鞠義實在放心不下,跟著眾人出門以後,又尋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