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袁愧首級,威懾各州。
袁氏主支子弟多在京城聚居,經過此次大劫,主支人員調零,只餘袁術、袁紹、袁遺任職地方得免,其餘近支十不存一。袁氏勢力原為幹強枝弱,洛陽勢力皆毀,餘者為齊郡、洛陽兩大勢力所不容,為官者多去職棄官潛逃,自此袁氏勢力漸弱,形成幹弱支強之勢,已失去席捲天下的底蘊。
李儒又建言:“內應既除,請岳父親領大軍,分撥剿捕。”
董卓與呂布、李儒議定迎敵事宜,召集諸將,分派軍令。自與李儒、呂布引兵十萬去虎牢關拒敵主力;李催引兵五萬去武關拒敵;張濟引兵三萬防守北方關隘;郭汜引兵三萬防守西南關隘;牛輔引兵五萬駐守長安,以拒韓馬聯軍。留下董、董璜、樊綢、李肅等引領本部駐守洛陽,往來接應。
奇襲平津渡訊息傳到晉陽,袁紹一時摸不著頭腦,打探清楚細節過程,不由內心狂喜,想不明白是那位神仙大顯神通,將這天大功勞送上門來。長史郭圖在側,道:“禍福相倚,事出蹊蹺,於袁家或有大禍。”
袁紹冷靜下來,細思之後,不由驚出一身冷汗,正欲使人赴京打探情況,洛陽逃亡族人傳來訊息:袁氏滿門被棄於市,袁愧首級傳令各州。
袁紹聞訊,當即昏絕於地,左右急救,良久方才復甦。郭圖道:“主公節哀,天下(動)亂之際,應及早決斷。”
袁紹雙眼通紅,狠聲道:“即刻發兵,攻打洛陽。”
郭圖道:“不可輕舉妄動,張濟部駐守關隘,兵馬數量不明,我等一郡之兵,若與其正面相爭,怕是難以取勝。”
袁紹穩住心神,臉色沮喪,道:“以公之意,當如何行之?”
郭圖道:“當前局勢,洛陽與齊郡互不相容,勢力相若,正是主公坐大之機。幷州刺史何,文名雖高,久居廟堂,不知地方諸事,董卓重其名而用之,初到幷州,德威不足服眾,可設計殺之。丁原久據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