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道:“清平先看一下。”
張靖接過信函,從頭細看,信中將天書劫案的前後經過皆敘述明白,從內容上分析,應與真相無限接近。其後附了賈家一位門客證詞,甚至還有兩位蒯家族人證詞。從這份證詞可以看出,賈家這位門客應是郭家暗子或已被郭家人收買,證詞不利於賈家,但隻字未提蒯家人。兩名蒯家族人證詞更是奇怪,不僅將蒯家撇得乾乾淨淨,而且將蒯偉之死說成為了阻止賈雄劫書而慘遭殺害。》≠》≠,
張靖最是明白天書案的前後過程,甚至可以說此案本是他一手推動,讀完這封信,張靖猜測郭家已與蒯家聯手,目的已經不是單純地為了賈雄一案,而且想借天書案致賈家於死地。
蔣琬見張靖臉色凝重,正在皺眉深思,也不開口,在旁飲茶等候。良久,張靖才放下信,對蔣琬苦笑道:“這事已非如何處理賈雄一案,而是欲借天書案族滅賈家。這邊蒯家與郭家聯手,那邊賈家與孟家聯手,這四家皆是世家大族,在地方均有很大的影響力。若不提前找到解決方案,四家若是撬動本州世家子弟力量,以益兗世家對荊冀世家,朝野官員無數,大家赤膊上陣,再無妥協之道,處理軍政事務若是對人不對事,由此便會形成黨爭,這是陛下最忌諱的事情。”
蔣琬點點頭,肅然道:“清平考慮得很細緻,我只想到此事關聯甚大,但未思及如此深遠。依清平之見,此事如何化解?”
張靖毅然道:“以公心判案,不能有一點妥協,占城官府只有處理公正,才能站直腰桿。若是妥協,無論偏袒何方,都會引火燒身。若是四州世家出身的官員皆無公心,行事皆以家族利益為主,這些官員不要也罷。我即刻將此事寫成奏摺,讓情報官速報朝廷,相信朝廷不會放任不理。”
蔣琬聽完,心中已下了決斷,道:“我贊成清平的意見,清平奏摺我附名其後,同時上報州衙。”說到這裡,蔣琬又想起一事,道:“國車尋釁在前,殺人在後,依律當判立決,也可以軍功頂罪,送至前線敢死營。姜輝以郡丞之尊,身在兇案現場,未能及時制止,反而推波助瀾,導致賈雄身亡,應判其流放或從軍之罪。姜輝是占城異族首領,若是異族人鬧事,該當如何?”
蔣琬因是上官,原本應該為主,但是對答數個回合,張靖已在不知不覺中佔了主動,蔣琬反而為次。除了張靖身份給蔣琬一定壓力之外,張靖敏銳的洞察力和思維的慎密性,考慮相關問題以及解決方案,遠比蔣琬高明得多,這也使得蔣琬與張靖交談時把握不了主動。
對於異族人鬧事,蔣琬思維還有舊官員息事寧人的想法,張靖卻是另外一套思路。蔣琬提出此事,張靖根本未加考慮,信口說道:“占城異族已經分化,貴族和平民矛盾已經無法化解,姜輝雖是異族領袖,但本族人員並不是很多,他成為異族領袖有兩個原因,一是舉族遷來占城時間最早,二是擔任郡丞一職。即使按照律法不偏不倚處理姜輝,異族人也會在背後推動鬧事,但我大齊兵馬又豈會怕這些異族人?異族人在我大齊落籍,就是我們大齊人,就要接受官府領導,只要我們依律辦事,不僅可以威懾諸族落,還會給朝廷未來處理境內異族問題提供借鑑。”
第二卷奪嫡篇VIP卷第273章一封書信賣千金!
?
推薦閱讀:蔣琬點頭稱是,又道:“不少軍中將領也打過招呼,其中多有曾在冀州駐防的將領,清平沒有接過為郭家求情的信函?”
冀州是黃巾系的大本營,張靖知道蔣琬此話暗指黃巾系諸將,笑道:“不僅我接到過書信,就連周樹、劉開、龔省也接到過信函。大齊新法健全,不依律辦事,憑藉關係影響審案,是漢人歷來的陋習,此風不宜長。”
蔣琬面帶愧色,道:“清平之言不錯,郭興等眾該充軍的充軍,該判刑的判刑,只要我們持心以正,何必顧忌這許多?”
送走蔣琬,張靖去客堂去見孟雅,道:“剛才蔣大人來過,我已向他闡明我的觀點,近日就會依律宣判,你放心回去吧。”
孟雅謝過張靖,又道:“國車最是可惡,郭家也很可恨,能否重判一些?”
張靖搖頭道:“大齊律法嚴峻,豈能兒戲?重判斷不可為,若你掌握他們另外的犯罪證據,官府也會依律而判,絕對不會輕縱。”
孟雅先是有些失望,繼而眼睛一亮,道:“大人,我知道了,我這就回去,安排人追查姜輝、國車還有郭家人的犯罪證據,只求大人到時不要食言。”
目送孟雅出門,張靖嘴角浮現出淡淡的笑意。孟雅對國車、郭家恨之入骨,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