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4部分

卻遜謝道:“波惠蘭妹妹聰明伶俐,怎能當不得大事?我等皆是大王的女人,只要能為大王分憂,我等皆願全力相助。”

烏德拉望著眼前這一幕,如何不知波惠蘭以退為進,一番話不僅將王后拉入自己陣營,還為以後辦事不利預留了退路。波惠蘭秀外慧中,溫良得體,可惜兒子小了些,否則立其為後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烏德拉想到這裡,讓眾人先行退下,只留王后與波惠蘭兩人,笑道:“你等和諧相處,相互謙讓,是安息國之福。前期國內接連出事,諸子又挑起事端,大齊兵馬因此進入我國境內。今我國元氣大傷,無力與大齊相戰,但若讓大齊退兵,怕是要付出不小代價。徵北將軍是大齊名將,又是皇帝心腹,話語權極重。王后,近日你與波惠蘭出城一趟,讓小別克見見這位姨夫,也試探一下大齊的底線。”

波惠蘭受漢文化影響很深,知道槍打出頭鳥的道理,這次她讓功於王后,就是想躲在王后身後,無論此事是否建功,她在宮中的地位都會攀升。

“昨日與父親相見,我順便問了一下德佳姐姐的情況,或許會有所幫助。”波惠蘭偷眼見烏德拉與王后並未接話,接著說道:“大齊有兩處機構,稱為敬老院和兒童福利院,敬老院由修容夏侯娟主持,兒童福利院由皇德妃張寧主持。在京諸位重臣夫人,多在兩處機構兼職,幫助募集經費,出席重要活動。德佳姐姐不單是一品誥命夫人,還是兒童福利院副院長,平常雖不常過去,但參與福利院重要事務的決議。”

烏德拉聽到這裡,嘆息道:“敬老院與兒童福利院,主要救助老人和孤兒,算是一項德政。可惜我國財力不及,否則也應成立這兩處機構。”

波惠蘭道:“兒童福利院並非只是救助孤兒,其中還有幼兒園,負責看管和教育不到入學年紀的兒童。大齊官兵在外駐守者,倘若家小在京城,皆可以申請入園。兒童福利院衛生環境、教育條件非常好,又能解決官兵的後顧之憂,近年入院人數遞增,經過幾次擴建,仍然有些擁擠。”

兒童福利院是姜述所創,當初設立此院,本想挑選一批孤兒,從小培養教育,成立不易被外人收買的少年親衛營。自從開辦此院以後,先是各州紛紛要求開辦分院,收養孤兒數量大增,到了後面,貧困家庭將供養不起的兒女,也丟到福利院門口。幸虧國家財政寬裕,張寧又募集了不少善款,使得各州福利院經費不缺。

姜述見孤兒數量漸多,派人去各州挑選數千名孤兒,集中在洛陽進行集中培訓,這就成了幼兒園的前身。後來文武大臣見幼兒園培養兒童很有一套,便求姜述送自家兒女入園,幼兒園就此成為國學之外另一個大型教育機構。

為了解決經費問題,張寧又想出一招,軍中無子者或無妻者可以領養棄嬰,每月從軍餉劃撥一定撫養費,將來就算不幸陣亡,也有人繼承宗嗣香火。這招很有市場,大齊兵將大多駐紮四邊,雖然多已婚配,但配偶多是軍中指定的胡奴,所生子女也多是混血兒,漢人對於血統的傳統觀念,讓這些兵將感覺有些美中不足。但若生養純種的漢人,便需娶正宗漢女為妻,以兵將如今的軍餉,不說娶漢女費用不低,養活兩大家子人也十分吃力。若是領養一個棄嬰,只消花很少一些銀錢,便可擁有純種漢人繼承香火。這個辦法出臺,在軍中大受歡迎,最後申請者遠遠多出福利院嬰兒的數量,朝廷不得不行文規定,服役年齡超過三年或立過三等功以上的官兵才允許認養。朝廷又借鑑此法推出一項德政,傷殘無法生育之人也可領養棄嬰,這部分人也有了生活寄託。

兒童福利院的幼兒自小接受愛國教育,輸灌集體和榮譽感,聽著大齊兵將的功勳事蹟成長,將來必是大齊軍國主義的忠實擁護者。

福利院遠遠比不上國學的地位,但涉及幼兒啟蒙,姜述十分重視。照顧幼兒是細活,即便短期培訓了若干幼兒教師,但是隨著幼兒數量的急劇增加,福利院壓力依然很大,不但缺少人手,而且專用物資不足。

張寧心性淡薄,很少拋頭露面,許多工作壓在其餘管理者身上,德佳出身遊牧部落,對乳製品最是熟悉,費了不少功夫,制定出福利院乳製品的准入標準,又建言定時召開募捐會,與張寧出面募集,累計得錢數萬金,同時解決了不少物資問題,德佳可以說是福利院發展的大功臣。

烏德拉聽波惠蘭提這些不相關的閒事,不明白她的用意,道:“愛妃為何提及兒童福利院?”

波惠蘭說起兒童福利院,當然含有深意,聞言答道:“僅僅以探親為藉口,只能去齊營探聽一下訊息,想要齊軍撤兵,除了正常談判,還要另行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