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奇怪:“總鎮,咱們向來的習慣,是該慢的時候就慢,該快的時候就快,咱們軍餉末至,何需如此性急!”
這是綠營兵的傳統,不過饒廷選自己有自己的道理:“沒錯,那是平時的習慣,不過這一次赴浙,情況不一樣,咱們福。建人得給福。建人一個面子,王雪軒在何根雲面前最得寵信,這一次又特意寫了血書給我,我得給他一個面子。”
王雪軒便是王有齡,他是福建侯官人,與饒廷選是同鄉,在歷史上就有很深的關係,在另一個時空,王有齡與饒廷選可以說是互為表裡,王倚饒為長城,饒依王為靠山,一為浙。江巡撫,一為浙。江總兵,最後一起敗亡。
這饒廷選雖然是一位綠營將領,但是卻是最講鄉誼,在另一個時空的咸豐六年,他打出人生最輝煌的一役――馳援廣信。
當時廣信並非是他的防區,他也沒有責任增援廣信,但得得了福。建同鄉沈葆楨一封血書之後,因為沈知府不但是他的同鄉,沈知府的妻子林夫人是林文忠公則徐的女兒,也是他的同鄉,他就冒死趕去支援,並獲得一場大捷。
他告訴自己最信賴的畢定邦與範高翔:“咱們出門在外,坑誰都可以,就是不能坑老鄉,讓們加緊行軍,力爭儘早與紅賊接陣!咱們要對得王雪軒這個老鄉啊!”
只是這兩員戰將卻說道:“如今正值六月,烈日當空,行軍不易,只有清晨和傍晚可茲利用,除非總鎮肯拿出一批犒賞來!”
“那有什麼關係!”饒廷選笑了:“讓弟兄們加緊點,到了處州府城,我給大家加發半個月的軍餉!”
他還是重複了那句話:“我想王雪軒也不會在這方面坑了咱們吧!”
這說的是一句實話,王有齡自然不會虧待他們,但是他們首先要把儲存住。全文字無廣告
……
臨。海城。
作為臺。州府城,這裡一直是整個臺。州的行政中心。
冼拿出任臺。州留守司令官已經有些日子,這軍事上的業務也慢慢上手起來了。
他仍然保持持著一位技術軍官的特色,在地圖上用新購買來的鉛筆標註著一個個數字:“諸位,現在全臺全部的五十三個鄉,都已經設定鄉兵排,共有鄉兵兩千一百七十三名。”
這是洗拿上任以後抓的第一項重點工程,要求每個縣都設定鄉正,並組建有力的鄉兵排與基幹民兵連:“除了鄉兵排之外,全臺共有四十一個基幹民兵連,有些鄉之所以不能組建好基幹民兵連,也是幹部的問題!”
不是因為幹部太少,而是因為自我推薦的土豪太多了,在柳暢與洗拿的規劃之中,現在不允許組建團練了,而是分成了鄉兵、基幹民兵與普通民兵三種型別。
鄉兵作為脫產武裝,是各鄉治安與警備的核心力量,洗拿歡欣鼓舞地說道:“全臺五十三個鄉兵排裡面,我可以明確地說,有百分之七十的鄉兵排是靠得住的,是我們依賴的力量!”
那裡面馮思賢同意這個判定:“沒錯,雖然說我們黃岩縣的鄉兵戰鬥力不算強,但是我可以向老洗你保證,每個排都靠得住。”
鄉兵排的幹部,大半是虹軍派遣出來的,而剩下的幹部與骨幹之中,也是精挑細選出來的,都是鄉間一向忠誠於虹軍計程車紳,甚至到了要求必須有子侄在善葉軍校與虹軍中服務的程度。
在這種情況下,鄉兵就成了虹軍深入臺屬各縣的觸手,唯一進展不大的是玉。環。縣:“符聞道那邊的鄉兵排,大部分沒掌握在符知縣手裡,葉娘娘,我相信葉娘娘你手下的鄉兵排也可以靠得住。”
葉語蝶應了一聲:“我手下的鄉兵,絕對沒問題。”
鄉兵之下就是民兵了,實際就是傳統的團練改編而來,但是柳暢根據現代的經驗,將其劃分為基幹民兵與普通民兵,基幹民兵可以說是真正的骨幹,半脫產性質,隨時都可以拉出來作戰。
現在象黃岩、太平這樣的“先進縣”,只要虹軍任命的知縣一聲令下,可以動員兩千名基幹民兵和普通民兵參戰。
而且基幹民兵,特別是基幹民兵連的軍官有著許多特殊的待遇,以致現在鄉間有許多傳統計程車紳階層開始爭奪基幹民兵連、排的關健位置。
在傳統的清代社會里,想要上升的途徑很狹窄,大抵只有科舉與捐輸兩途,但是科舉之路難於登天,捐輸得到的功名往往只是一個虛銜而已。
因此許多讀書人與土豪格外注重這個基幹民兵連連長的位置,認為得到這個一個位置,自己就可以在鄉里揚眉吐氣了。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