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方法。在明代以前,計數實際是以籌碼為主的。中國古代有一句成語,叫做“運籌帷幄”,意思是在軍營的幕帳中對戰爭的全域性進行細密的策劃。漢高祖劉邦在打下天下之後曾經稱讚他的謀士張良,說張良能夠“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這裡說的籌就是算籌。
算籌,也就是籌碼的計算,是建立在十進位的基礎上的,在當時來說是比較先進的,也為古中國數學領先於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當然,到了明代,算盤已經成了主要的計數工具,只是在偏遠地區,使用籌碼的依然不在少數。
“算盤和籌碼雖然先進,但相對於阿拉伯數字來說,無疑是要落後許多的。這個,等你們學會使用之後就會漸漸明白。現在,我可以給你們大家做個試驗,你們可以出幾道算術題,我用阿拉伯數字,當場就可以給出你們答案來。”凌風靈機一動,想出了個能讓大家信服的好方法。
一眾讀書人一愣,都沉默了下來。出個難題考凌家軍的大帥?
恐怕還沒有誰活得不耐煩了敢去這麼做。真要是難住了大帥,誰知道他會不會羞惱成怒呢?
雖然凌風給大家的印象很好,但自覺不自覺之間,人們總是把他同“殺人”兩個字聯絡起來。
可憐的凌風如果知道了,不知該有多鬱悶呢!
看大家都不說話,凌風指著那個最活潑的青年書生說道:
“你來吧!我看你也是博學之人,肚子裡應該是有些貨的,出一兩道算術題,應該難不倒你吧?”
那個書生早就有些躍躍欲試的樣子,現在被大帥點名,最後的意思顧忌也沒有了。站起身來抱抱手道:
“既然如此,那小生就失禮了。”
凌風笑笑,伸手擺出一個請的姿勢。他可不相信古代有什麼算術題能難住他這個高考數學考到一百三十多分的理科生。
第二百六十五章 雞兔同籠
那個書生來回走了兩步,稍微思索,開口言道:
“雞兔同籠不知數,三十六頭籠中露。數清腳共五十雙,各有多少雞和兔?我這道題叫做‘雞兔同籠’,大帥請了。”
凌風心中一笑,心說古人果然有意思,出個數學題還這麼文縐縐的,這要是放在現代,學生為了做題先要學好文言文,恐怕也夠鬱悶的了。
還好,這種題的難度完全都在預料之中,也就是初中生的水平,只要學過兩元一次方程組的人,都能夠很輕鬆地解決。
當下也不猶豫,拿起粉筆來“刷刷刷刷……”一陣書寫,一個個方程式就在黑板上顯示出來:
設雞為x個,兔為y個。
x+y=36。
2x+4y=100。
這兩個公式組成方程組,解方程組可得,。y=14。x=22……
短短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凌風就已經得到了答案,然後很輕鬆地一笑,將粉筆放下,說道:
“這支籠子裡總共有雞22只,兔14只。”
話一出口,下面立刻一片譁然:
“這麼快?”
“就是啊!這才一眨眼的時間,就算出來了?”
“我頭腦都還沒反應過來呢!”最後說話的是一個做過賬房的中年人。
“大帥黑板上畫的這都是什麼啊?”
“不知道!莫不是什麼道符?要不然怎麼能這麼快算計出來?”
“一定是啊!原來大帥還會法術!”
“大帥太白金星下世,當然懂法術了!”
下面的議論聲聽得凌風一陣汗顏。
接著有人問道:
“白秀才,是有22只雞,14只兔嗎?”
原來那個活潑的書生姓白,而且還有過秀才的功名。
明末的秀才,有兩種途徑得到。
一種自然是在學道或稱童子試獲得取錄,但童子試關卡重重,透過極難,有的人終其一生,也通不過考試,到老來還是一個童生,或者稱為老童聲,比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就是在前清多次童子試均考不上,人已老了,還是童生。因為童子試的難度,所以,透過這種渠道得到秀才功名的,往往受人尊重,算得上有學問。
另一種方法是參加所謂“納粟入監”。“納粟入監”就是花銀子捐一個監生,取得鄉試入場資格(更多的是,有錢不學的人捐監後並不入場應試)。這個途徑,往往被看輕。
這個白秀才是透過童子試被錄取為秀才的,在碎金鎮中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