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2部分

們加緊圍剿,軍功肯定飆升。

更何況,楊鶴一向的策略並不是對義軍進行剿滅,而是進行安撫。凌家軍當然是最好的安撫物件。

於是,陝西各地風雲變幻,而嘉州的凌家軍,卻是有了難得的發展機會。

一轉眼又是數月過去。

在打敗洪承疇部之後,凌家軍就開始準備春耕事宜,倒也沒有誤了農事。

而凌風最重視的、發展最快的,就是鍊鐵業和兵器製造這兩方面。

凌家軍鍊鐵廠進一步發展,鍊鐵爐的數量增加到了100個,產量增加到了每天50萬公斤,也就是500噸。

每天產鐵500噸。這放在現在,也就是一個小型鍊鋼廠的產量,但是,在明末來說,卻是絕對的巨無霸了。

有了無限量的鐵供應,凌家軍各項事業發展迅速。各項防守和進攻的器具,也都開始由木器轉向為鐵器。

比如軍營的寨柵,拒馬等,裝備到了每一個崗哨。

而且,像研製更加先進的火銃等這種最為耗費生鐵的工作,凌家軍也能敞開了進行。

培養的工匠越來越多,嚴華等一批老工匠都解放了出來,不用再在第一線工作,而是開始進行科研工作。

對,就叫做科研工作!這是大帥發明的一個新名詞。

在張峰的指導下,嚴華正在研究燧髮式火銃。其實,這時候已經有了燧發槍。凌風的印象中,應該是一個叫做畢懋康的老傢伙發明的。

當然了,也不是說凌風記憶力多麼好,連這種瑣碎的歷史事件都能夠記住。這多虧了他前世的時候對火槍這方面關注的比較多。而且,在一次跟嚴華的談話中,嚴華提到了畢懋康這個人,言辭之中滿是敬佩。

張峰立刻下命令,讓李龍出動凌家軍大量精銳情報人員,務必將畢懋康給抓過來。

對於不太重視工匠的明庭來說,畢懋康實在是算不了什麼。因此,這件工作的難度並不是他太大。

不過,等畢懋康被抓過來的時候,已經是兩個月之後了,而此時,在凌風的指導下,嚴華已經攻克了燧發槍的難題。

看到凌家軍統治區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再加上嚴華的勸導,畢懋康很容易就同意為凌家軍效力。

用老傢伙的話說,他還沒有看到過在哪兒工匠獲到過如此高的地位。光是衝著這一份,他就要賣了老命。

這叫做,士為知己者死!

明白科技力量的偉大,凌風當然是工匠們的“知己”!

一轉眼半年時間過去,凌家軍通知區域已經氣象一新。

工業方面,鍊鐵廠、兵工廠、水泥廠……一應俱全,而且,產量相當可以。

農業方面,不太盡如人意,但是也有了一定的收穫。最主要是有數次戰鬥的糧食儲存量,凌家軍一時之間到不至於捱餓。

軍隊方面成就最大。七大集團軍已經全部編練成熟。經歷過跟洪承疇一戰,又經過半年時間的刻苦訓練,而且能夠吃飽飯。

凌家軍七萬戰士,一個個精神抖擻,陣列整齊。

除了黃少涵的第六集團軍以外,其餘六大集團軍將士,大多每人一套鐵甲,每人一杆精鋼長矛,統一裝備。但是,每個集團軍中,都會有一個營的兵馬裝備火銃。

燧發槍的數量還比較少,只能緊著近衛營的弟兄來。但火繩槍的大規模裝備,再加上凌風引進的先進訓練理念,讓部隊的作戰力大大提高。

而黃少涵統領的第六集團軍可說是最有特色的一個軍團。全軍一萬人馬,都是統一的灰色布制軍裝。就連身為將軍的黃少涵自己,也不著甲。

大帥對第六集團軍的稱呼,是“新軍”。並且揚言說,新軍是七大集團軍中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當然了,對於這個,大家都是極為不服氣的,一個個憋足了勁兒,打算在戰場上較量個高低。

而且,由於星火兵工廠製作火藥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產量越來越高,凌風也是財大氣粗,讓新軍敞開了訓練。並且,給新軍一個獨立的訓練場。

每天,都能看到新軍的上萬將士在訓練場上端著火銃站軍姿,或者是一遍遍的演練填裝火藥的流程,再要麼,就是訓練實彈射擊。

半年時間下來,凌風對於自己的這幾萬軍隊特別滿意。

而這時候,陝西的局勢又發生了變化。

楊鶴在陝西對各路義軍一力主張安撫為主,但是,朝廷用於安撫的錢糧卻始終跟不上。這就導致義軍隊伍在投降之後很快再次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