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姑姑臉色變了,這時候還不知道被戲耍了,她就白活幾十年了。
宋新桐也不怕得罪人,反正只是個三服以外的親戚,得罪了就得罪了唄,她又不靠賀家過日子。最關鍵是的實在是不喜這個姑姑那種語氣,覺得她們的蠶絲生意做得好,看不起人。
哼,她又不是沒銀子。
她可是個小富婆。
一旁的大表嫂走了過來,幫打破了這僵局:“七姑,那邊在打葉子牌,缺了人,叫七姑你過去湊一個呢。”
姑姑正覺得不舒服了,也藉此機會離開了。
大表嫂抓著宋新桐的手,笑著說道;“七姑說話不中聽,但人是好的,表妹你別和她計較。”
“不會。”宋新桐說道。
“對了,謝謝新桐你給小雅她們的蝴蝶釵子,她們可喜歡了。”大表嫂笑著說道,他們還收到不少布匹,質地上層,都是好東西,這個表妹可真是大方。
聽公爹說表妹是在嶺南開了一家酒樓,雖然家中沒有他們銀錢多,原本還擔心她們來何家打秋風的,但現在看著出手闊綽的樣子,便覺得是自己想多了。
而且表妹夫是舉人,這身份就不一樣了,以後是要做官的,她們多多巴結一下,以後也有靠山不是。
宋新桐是不知道大表嫂心底所想,要是知道,她定要將自己幾十萬兩存款摔到大表嫂的臉上告訴她,我是富婆!比賀家家底厚實得多了。
等外祖母午睡醒來,宋新桐又帶著雙胞胎和暖暖去陪她說話了,說了一下午,外加一晚上,這才放她們離去。
第二天一早,宋新桐和陸雲開他們早起了,和外祖母和舅舅舅母道別之後,便啟程了。
離別前,外祖母又哭了起來,捨不得他們離開。
馬車迎著清晨的薄霧與朝陽,慢慢前行,馬車軲轆轉動的聲響,悠揚而冗長,漸漸變得有些悲涼,將分別的氣氛襯得越發哀傷了。
雙胞胎擦了擦眼眶,朝著外祖母揮著手:“外祖母,你要是想我們了就來嶺南城,我們就住在嶺南城,坐船隻需要三日的時間。”
“好好好。”外祖母揮著手應著,她這顫顫巍巍的身體,哪裡能去給外孫們添亂啊,這一朝分別,也不知何時能見哦。
“娘,現在天冷了,等來年日子暖和些了,我們送你去見他們。”賀維說:“明年他們若是中了童生,等新桐他們定下來了,肯定是要將他們接去的,到時候娘也一道去。”
外祖母點頭,“好,好,好。”
☆、第三百九十六章進京
大周京城離嶺南很遠,行船差不多二十多天,但入冬後的京城特別冷,河道冰封住,所以不能乘船。
坐馬車差不多一月半的時間,快馬加鞭倒是省下一半的時間,但宋新桐他們帶著暖暖,所以只能早些趕路,所以不能等到過了年再趕路,那樣路上若是遇到什麼事兒,來年二月初的會試肯定會錯過的。
所以天南地北的舉子們都是秋闈之後告別親人就趕路了,等到了京城差不多冬日裡,再安定下來看看書,習慣習慣京城冷冽的天氣,以最好的狀態去迎接會試。
當然了,最幸運的離京城比較近的州府,不用趕路,過了年再慢悠悠的過去才最是幸福了。
此次出行,大丫是跟著宋新桐她們一道的,雙胞胎則在江家的船隻的護送下回了嶺南,那邊有楊樹他們照料著,宋新桐也是放心的。
他們駕著兩輛馬車趕路,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其他州縣趕路去京城的舉子們,大家都匯成了一股隊伍,慢慢的趕路。
路途上,大家相互交流著各處的風土人情,說著各地的趣聞,一路上也不枯燥,有趣極了。
“陸兄,在下聽聞嶺南那邊靠江河,陸兄為何不乘船前行,乘船不僅快,且沒有趕路的艱辛。”舉子問。
“暈船。”陸雲開隨便閒扯了一句:“馬車趕路看見各地的風土人情,對科考也有所幫助。”
“陸兄說的是。”
大家說說笑笑的趕路,到了吃飯時刻宋新桐便停下來做飯,和之前一樣,他們出門都備著鍋碗瓢盆和米麵肉食的,不用擔心遇不到村莊集市時要忍飢挨餓,也不用喝冷水啃幹餅子。
旁的舉子就沒有這樣的先見之明,只帶了銀兩或者在上一個集市買的幹餅子,看著陸雲開他們準備得這麼齊全,紛紛上前道:“陸兄,嫂子,你們準備得太充分了,我們能不能搭個夥啊?”
“我們也不白吃,撿柴打水,也給銀子。”舉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