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部分

文武百官沒有一人逃走。

又一太監跑進來,“報太后,城外燕軍喊話,叫太后開城納降,否則,即刻攻城。”

魏昭神態自若,站起身,“眾位愛卿隨本宮上城。”

太和殿外登輦車。

魏昭在文武百官簇擁下,緩步走上城牆,居高臨下,放眼望去,城外燕軍旌旗招展,器宇軒昂,排山倒海,氣吞山河之勢。

隱約看見燕軍眾將領簇擁中一人,內穿銀甲,外披雪白戰袍,騎著一匹烈焰駒。

徐曜朝城上望去,只見一抹明黃隨風飄揚,魏昭屹立在城牆上,凜然無畏。

魏昭伸手,接過身旁將士的弓箭,搭弓,嗖,一支羽箭射出,飛向燕軍陣營,一個士兵拾起羽箭,箭上插著一封書信,士兵跑到燕侯馬前,把書信遞給徐曜,徐曜接過,展開一看,一行字:城在人在,城破人亡,退兵五里。

第135章

魏昭命士兵喊話; 幾個士兵齊聲喊:“城下燕軍聽著,我朝明日派使出城。”

徐曜和燕軍一干眾將聽見,湯向臣道;“侯爺,京城兵力不足,城中空虛; 但現在夫人做了太后; 夫人足智多謀; 如果死守城池,恐怕一半月攻不下來; 我們暫緩攻城; 等特使前來,聽他說什麼。”

徐曜望著城牆上那個纖細嫋娜的身影; 迎風屹立。

“好; 我們收兵。”

魏昭及文武群臣站在城牆上; 望著城下燕軍有條不紊地退兵; 變後隊為前隊,隊伍沒有一絲混亂; 秦遠道:“難怪燕軍戰無不勝; 軍紀嚴明。”

“明日早朝商議,何人出使燕營。”

眾文武百官跟在魏太后身後。

魏昭率領文武百官下了城牆; 登輦離開。

輦車朝皇宮行駛,前面儀仗開路; 四周大內武士護駕; 文武群臣乘轎騎馬; 前呼後擁,官道上浩浩蕩蕩,甚是壯觀。

燕軍已經包圍城池,京城百姓人心惶惶,看到太后的輦車徐徐經過街道,文武百官跟隨太后,沒有人慌張,甚是從容,聽聞魏後經歷傳奇,先嫁燕侯,後改嫁信王,做了太后,百姓想法簡單,也許燕侯看在從前的情分,退兵了也未可知,京城百姓慢慢安心了。

一路上,官道兩旁站滿了京城百姓,所到之處,百姓紛紛小聲議論,魏昭充耳不聞,她腦子裡想著另外一件事。

輦車駛入皇宮,停在昭陽殿前,魏昭下輦車,宋庭和陳子風、秦遠三人下馬,魏昭早傳下懿旨,宋庭和陳子風、秦遠三人可以騎馬出入皇宮。

幾個人往宮裡走,秦遠方才看了燕軍的陣營,真沒有一點勝的可能,其實他心裡是焦急的,只是面上不能表現出來,摸不清魏昭的想法,問:“徐侯能看在與太后過去的情分上,答應暫時退兵嗎?”

“不能。”

魏昭回答很乾脆,如果能,她至於離開徐曜嗎?

“我爭取點時間。”她解釋一句。

倉促接下這個爛攤子,燕軍就到了,根本沒有給她準備的時間,即便敗了,也不能束手就擒,開城納降,哪怕有些微取勝的機會,她也要抓住,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幾個人走進宮殿,長公公迎著,“太后回來了。”

魏昭揮手,示意宮裡人都退下,宮女太監悄悄退出去了。

魏昭看跟前無人,問長公公,“我前幾日偶然聽到一件陳年舊事,齊王跟一個官員女眷私通,私通幾年後,後來被人發現,偷著告到晉康帝跟前,晉康帝氣惱,為了掩蓋皇家醜聞,把那個官員放了外任,那個官員攜家眷離開京城,長公公可知道,是真有這事還是世人或是蕭節詆譭齊王,齊王風流,世人編排他,還是蕭節別有用心想把他置於死地?”

長公公思想片刻,“是有這回事,十幾年前的舊事,當時皇帝寵愛齊王,知道了很生氣,可還是維護齊王,把這件事壓了下去,這件事知道的人甚少,不知道皇后為何突然問起此事。”

長公公納悶,就連旁邊聽著秦遠三個也莫名其妙,如今京城被燕軍圍困,太后難道還有心情問男女私情之事。

魏昭道;“聽說齊王和那個官員家眷透過密道約會,可有此事嗎?”

長公公道:“這件事具體奴才不大清楚,奴才跟王爺去西南,齊王跟我家王爺關係不錯,奴才只是風聞有此事。”

“長公公,你能找一個瞭解這件事的人嗎?”

“康帝身邊的人知道,外人不太清楚這件事,當年康帝為壓下這件事,處置了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