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得知宮中太后病情減緩。這幾日又接隆昌公主和玉公主進宮去住,她微微凝思。
“大姐的意思是。太后娘娘和隆昌公主冰釋前嫌,這幾日還是隆昌公主服侍在她榻前,太后娘娘解了心結,這幾日心情甚好。”
周嘉靈覷著對方面色低道:“我也是聽母親和祖母講的。說當日太后娘娘本就知道蕙寧公主瞞著她替隆昌公主保住你,後來之所以派醫女袁妙同行,也是明白隆昌公主對袁醫女有恩。曉得她不會真的對孩子下殺手。
只是當日她身居妃位,許多事不得不做。否則以太后娘娘當初的手段及宮中勢力,又怎麼可能真的連想殺一個襁褓嬰兒都能屢屢失手?”
“表姐的意思,我明白了。”陸思瓊微頓,沉默著又輕道:“你是想讓我不要怨太后。”
周嘉靈點頭,自己本意如此,對方能明白自是最好不過,便徐徐又道:“還記得小時候祖母帶你進宮,太后甚至親自抱了妹妹。你畢竟是她的親外孫女,太后娘娘這些年對隆昌公主有愧,難免就要對你有所補償,宮中出來的許多賞賜,你當真以為是出自大姐的東宮?
瓊妹妹,如今事情的局面正在往好的方面去。大姐的意思是,想你說服隆昌公主,不要再有那些不該有的念頭,若是她真的離開了突厥,哈薩陌單于是不可能再遵守兩國和平的合約。
畢竟,這麼多年隆昌公主在塞外都無礙,怎的回了趟大夏,人就要不見了呢?”
陸思瓊聞之卻詫異,“你怎麼知道隆昌公主要離開?”
“大姐出宮閨寧前,太后娘娘召見了她。”周嘉靈說的含蓄,“姐姐畢竟是太后一手扶持的。”
“所以說,太后娘娘還是看重太子的?”陸思瓊一語中的。
周嘉靈微笑,明色顯然比上次時要放鬆許多,“太子畢竟是從小在她宮中養大的,情分在那,怎是宸王能比得了的?
再說,五姑母是甄家主母,現如今甄皇后就算有幾分心思,可也要孃家肯配合才好。國公府與甄家是姻親,抬舉甄家總比蕭家要好。
這陣子太后抱恙,蕭貴妃侍疾積極,總將宸王爺帶著,那份心思早就沒瞞住了。皇后和太子見了難免著急,甄皇后前兩日剛將那位甄美人發落了,太子殿下這幾日都宿在姐姐宮裡。”
雖然時局好轉,靈表姐好像安了心,但這番話聽在陸思瓊耳中還是不免心寒。
天家親情果真涼薄。
甄皇后和太子殿下明顯如今是因為忌憚著蕭貴妃與宸王才有這些舉動,若說對大表姐的真心,怕是少之又少。
但身在皇室,如今這樣的狀況,已是極好了吧?
“大表姐要我去說服隆昌公主,又是何意?”陸思瓊詢道。
周嘉靈便嘆了口氣,回眸覷了眼屋門,才壓低了嗓音道:“據說陛下是想要收服突厥的,所以秦相的許多舉動都放任著。說到底,秦相再有權,也不敢在天子腳下行兇。
可這回使禮部接待突厥使臣後,說是又命刑部徹查刺殺之案,可這麼幾日過去了,又查出了什麼名堂?陛下主戰,打心眼裡就決定棄了隆昌公主的,可他能捨棄,太后娘娘只怕就不肯了。”
“太后,”陸思瓊嘆息,“我倒說不準她到底是薄情還是重情的了。”
“太后娘娘年邁,纏綿病榻的時候還唸叨著先太子和二皇子。她一生四子二女,九王爺因著娶親的事與她已有芥蒂,原就不算親密的感情又淡了幾分。臨沒了病中身邊就只陛下和蕙寧公主,對隆昌公主本就是存著萬分內疚,又怎麼還肯割捨?”
周嘉靈感慨道:“祖母說,到了太后娘娘這個年紀,最看重的倒不是年輕時候的那些權勢地位了,還是看重感情的。否則,明知甄皇后和太子有了旁的心思,又豈會一再容忍?
不過這種事我倒不是最關心的,只要姐姐在宮裡過得好,將來一切順利,也不存在宸王什麼事,平平安安過日子就好了。姐姐這回託我給你帶這幾句話,也是想你幫她個忙。
如今朝堂上宸王附和秦相主戰,眼見著越發得陛下聖心,他這邊若再沒了太后娘娘的眷顧,只怕地位不保。大姐這輩子已是皇家人,用她的話說與太子早已一體,一榮俱榮。如果此次東宮能為太后分憂,想來處境也能較之前好一些。”
她說著將手撫上表妹手背,語重道:“我們姐妹這麼多年,從不曾拜託妹妹什麼事,這件事是我第一次向你開口,還望妹妹不要推辭。”
陸思瓊是猶豫的,倒也沒瞞著眼前人,“我這樣是不是太自私了?我自己不願跟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