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被急死的,眼睜睜地望著顏儉和孟珂,猜測他們叫自己來要做什麼?他就是性格粗豪,人可不傻,老顏儉就請了他和孟軻來,卻不見衛鞅慎道和公輸清許行他們,這就等於儒門開小會,少不了談些爭競的事情。
“珂啊。今天是書院第一日正經開課。你的感覺如何?”
老顏儉笑吟吟地望著孟珂。今天是正經開學的第一天,上午白棟先是搞了個開學典禮,而後第一堂課就是孟珂的。孟珂講得可是儒家重典《論語》,這門課的反響如何,將直接關係到各家對生源的爭奪,工家農家或是奇技淫巧、或是國本農業,這些都不算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法家。如今列國或先或後的實行變法,基本都是法家之人主政,可他們立法推行後,身在朝堂的儒門弟子就要無條件幫助推行,否則要麼丟官要麼丟腦袋,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軍訓剛開始時,他和孟珂都以為白棟的手段太殘酷了,而且毫無必要,君子是要鍛鍊體魄,可讀書人就是讀書人。沒理由像士兵一般的訓練,可是軍訓一結束。老顏儉和孟珂立即發現軍訓的巨大作用。
短短十五日下來,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學子由陌生而熟悉,現在好得都可以穿一條褲子了,就連那個冷冰冰的木京、原本被人瞧不上的玉奴,現在也已經成功融入了書院這個集體之中。集體觀念的建立還在其次,重要的是這些學子的面貌全部煥然一新,自信而不驕狂、謹慎而不妄自菲薄,雖然剛開學不久,與學子的接觸還少,以老顏儉的眼力,卻可以看出這幫學子身上多出了一份堅韌的品質,彷彿他們就是鐵、他們就是銅,打不碎、砸不破、蒸不熟、煮不爛!
君子修學,首當修身啊!有了這份品質,學習天賦反倒在其次了,老顏儉和孟珂終於明白了白棟為什麼要在正式開學前搞軍訓,這種‘育人’手段絕對可以將庸才變成人才、人才變成天才,成就一個教育界的神話!
如今在老顏儉和孟珂眼中這些學子就是寶,什麼叫百家爭鳴?爭鳴的前提你得有人!搶人的時候到了!當然不是明搶,而是要用儒家的學說折服這些學子,讓他們先入為主,自願投身儒門之中;反正白棟沒有家派,工家農家又明顯競爭力不夠,也就是法家才為大敵,孟軻是第一堂課,這是天時在我,必須要搶佔先機!
“難,這些學子原本就有學問基礎、不執一家之見,《論語》雖是微言大義,卻也無法憑藉一堂課就讓他們對儒家有好感。何況學子們現在都在議論白子的‘算學’和‘格物’兩門課程,對這兩門課程抱有極大的興趣。。。。。。”
“算學和格物?算學也就罷了,格物也會引起學子的興趣?”
老顏儉微微一愣。君子六藝中就有算學,《大學》中也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目宗旨。可算學終究是小道,君子可知之,不可精之,否則就成了錙銖必較的商人;至於格物更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從不曾被人當成一門課程提出來過,孔夫子曾言‘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除此之外,對格物之說便沒有更多的解釋。
甚至在這個時代根本無法定義‘格物’,儒家認為是認識根本、修養心性的道理;法家則認為這是‘無歸於心,盡歸於物’的道理,所謂格物,就是放棄心中偏頗的認識,以‘知物’為根本,比如法令就是最‘知物’的,不受個人立場和情感的左右。如果用後世人的眼光來看,法家這種觀點其實比較接近‘唯物主義’。
所以在老顏儉看來,‘格物’至多就是一個讓各家爭論不休的概念,白棟在課程表上單列出‘格物’課,他本來就沒放有在心上,無非就是陳說一遍孔夫子的觀點罷了,你能支撐幾節課下來?此刻聽孟珂的說法,似乎並非如他所想的那樣簡單。
“哎。。。。。。軍訓的最後考核是‘極限生存’,白子將珍貴的食物囊放在冰湖上,可是冰層很薄,人走上去就會掉入水中,結果卻被一個叫無顓的學子想了個辦法出來。。。。。。”
“在腳上捆了筏子,學子們就成功取到了食物囊?而且那小子大大誇獎了學子們,當場宣佈考核結束,還對好奇的學子們說,無顓取冰囊的手段,就是格物學的道理?所謂格物學,就是‘研究考察物的屬性、變化和運動過程?’這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老夫活了九十歲,讀書破千卷,從未見有哪位大賢如此解釋過‘格物’,他居然還稱其為‘格物學’?這不過就是一個概念而已,如何稱得一門學說?要按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