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昂這是第一次參加朝會,他跟著別人依樣學樣,沒出什麼差錯。
參拜過後退回班列,他便準備作壁上觀。結果事與願違,李隆基不等朝臣開口,先一步喝道:“李昂何在?”
什麼情況?李昂聽到皇帝叫自己的名字。還有些反應不過來,那麼多人彈劾王忠嗣,不是先處理王忠嗣的問題嗎?
“臣,李昂參見陛下!”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皇帝點名了,李昂就得趕緊出列稽首參拜,稽首之後沒完,剛起身,李昂就在朝堂上猛跳起舞蹈來,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抖抖手啊抖抖腳啊……。
各位看觀,千萬別以為李昂腦子進水了,他這可是用最隆重的禮節在參拜皇帝。
在大唐,朝拜皇帝沒有三跪九叩一說,最隆重的參拜禮儀是“再拜稽首”,第一次稽首之後,起身跳一段舞蹈,同時高喊“萬歲,萬歲,萬萬歲!”,跳完舞蹈,再拜稽首。
如果遇上正旦大朝會,你就會發現,莊嚴的皇宮大殿上呈現出一派“群魔亂舞”的景象,各位官員都在比誰跳舞跳得賣力,爭取給皇帝陛下留個好印象。
而不僅是元旦大朝,凡是要表達激動興奮情緒的時候,大臣都要對著皇帝開跳,而且一般是邊跳舞一邊高喊萬歲。
李昂為了表達自己見到皇帝的“興奮心情”,突然來上這麼一段舞蹈,跳得那叫一個熱情奔放、喜慶洋洋,滿朝大臣楞楞地看著他,聽他一邊跳一邊高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就連李隆基也沒想到,這個時候他會來一通“再拜稽首”的大禮,好吧,石堡大捷,是應該喜慶一下,再說了,大臣如此隆重的行禮,總不好中途叫停。
好不容易等李昂跳完舞蹈,再稽首之後,李隆基才開口道:“李昂,你屢建奇功,然居功自傲,悍然殺害自己的上官,你說,朕是應該封賞你還是應該治你的罪?”
這些天來,只有少數幾人就李昂殺董延光一事上表彈劾他,他的事基本上已經被群臣彈劾王忠嗣的事所掩蓋了。
“陛下,微臣冤枉啊!”
李昂懷疑李隆基是要把自己開刀,轉移朝臣的注意力,他暗暗心驚,連忙叫冤道:“陛下,微臣剛到隴右,董延光便想強取微臣的坐騎,微臣拒絕他的無理要求之後,董延光便懷恨在心,處處為難微臣;
臣到鄯州的第二日,人生地不熟,董延光便要臣帶著三十民夫去赤嶺修烽火臺、偵察敵情,陛下可知道,那赤嶺上的烽火臺向來被吐蕃人視為眼中釘,內中刺,微臣一介文弱書生帶著三十個民夫去,絕無幸理,董延光這是在借刀殺人啊!
最後還是臣私下說動了安人軍使馮守節,馮軍使才派了五十兵馬給臣做護衛。但三十民夫要在董延光規定的十日內修繕已完全被夷為平地的六座烽火臺,根本是不可能完全的任務;
微臣當時尋思著,修繕烽火臺的任務左右是不可能完成了,倒不如全力去完成另一貢任務,於是就帶著五十騎兵深入吐蕃,偵察敵情,其間僥倖破了伏俟城,摛住了吐蕃大論,迫使達扎路恭退兵;
臣等九死一生,五十人壯烈犧牲了近一半,好不容易回到了鄯州,結果反而遭到董延光更強烈的忌恨。
隨後,微臣受命外出巡察隴右屯田時,在拔延山遭到合川守捉數十邊軍伏擊,又險些喪命。雖然微臣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這些邊軍是受命於董延光,但在隴右,與臣有怨且能指揮這些邊軍的只有董延光一個人。
在拔延山的伏擊中,臣再次僥倖逃過一劫,前往合川守捉追查兇手時,又遇上吐蕃大軍兩面夾擊,臣毅然放下個人恩怨,與合川守捉一百餘將士死守待援,血戰數萬吐蕃大軍,其間臣身中流矢,但情況危險,臣連傷口都顧不上包紮,一邊流淌著鮮血,一邊與敵人廝殺……。。”
說到動情處,李昂眼眶發紅,情緒激動,當著滿殿君臣的面,他含著淚說道:“數以萬計的敵人,兇悍無比,不計傷亡的衝上來,想救出他們的王子;
其時也,黑雲壓城城欲摧,流矢漫天,殺氣憑陵,弓箭用盡,白刃相交,以相屠剪,臣身邊不斷有同袍倒下,壯烈犧牲;
臣只是一個文官啊!身上不斷流淌著鮮血,但是為了大唐榮耀,為了捍衛陛下的尊嚴,臣義無反顧,帶著餘下的幾十名壯士誓死堅守,殺得敵人的屍體都堆到了城頭上,敵人就順著屍體爬上來,臣等不知揮了多少次刀,殺了多少敵人,精疲力竭,全靠一股信念在支撐著。
經過血與火的鏖戰,終於,敵人被打敗了,微臣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