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軍功制度天下諸國都用,是百年前那個偉大的謀士伯魯首創的。
這讓張培青想起來她每天寫一點,鎖在匣子裡的治國論。待到楚國真正安定下來的時候再拿出來不遲。
齊楚交戰,齊國大敗丟盡了臉面,張培青不相信齊國會沒有任何動作。她在等楚王接下來的話。
封賞之後眾人一一落座,楚王掃過他們,忽而開口道:“齊國最近鬧出來的言論,眾愛卿可有聽聞?”
“敢問大王是什麼言論?”奉初和其他人困惑。
另一邊的楚荊道:“天下已然流言紛紛,皆言張培青為天下禍害,攪的諸國不能安生,霍亂之罪其行當誅。大概要不了幾天諸國的國書就會抵達郢都,要求處死張培青,以安天下。”
大殿上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死寂。
奉初等人扭頭去看楚國臣子們的臉色,發現他們個個平靜,應該是早就知道這樣的訊息了。
他臉色變了幾變,難以容忍地憤怒站了起來,大聲控責,“大王,太子,張先生乃是我國棟樑之才,諸國這麼做分明是嫉妒我們楚國獲得這樣的人才!”
“不錯。”楚荊淡淡道:“齊國牽頭引動諸國,他們是要聯起手打壓我們楚國,叫我們楚國服軟,在諸國中不得不低頭。”
玻璃色的眸子盯著張培青:“他們要的是張培青的命。”
“換而言之,只要臣死了,這件事情就不攻自破。”張培青道。
奉初難以置信地看向她,他不明白怎麼都火燒眉毛了她還能這麼平靜,“張先生,他們要的可是你的性命!你怎麼一點都不著急!”
張培青無奈:“大將軍,這種時候著急也沒有用。”
出來混果然都是要還的,當初她和趙拓疆逼迫百里仲華,讓韓國人交出百里仲華,而今天下逼迫她張培青,讓楚國人處死她。
真是天理迴圈,輪迴報應。
“張大諫說的對。”楚王讚賞地看她一眼,“不知眾愛卿對此事可有見解?”
大將軍奉初見此只能咬咬牙不甘心地跪坐下,緊握著拳頭。矯飾滿臉焦灼地時不時看看張培青。
一個臣子出列:“此事與當初韓國百里仲華之事頗為相似,當初韓國人推出韓太子易登,才保全了百里仲華。”
群臣默然,他的意思是,韓國人推出一個人解決了事情,那麼楚國要解決這件事情,也只能用一個人的命去填。
而這個人,自然不可能是楚太子。
又一個臣子道,“楚國國力雖說強盛,但是有齊國虎視眈眈,加之這次天下諸國皆動,給楚國施壓,就算我楚國有再強大依舊不可能抵抗的了諸國討伐。”
“臣贊同左司仲大人的話。”第三個出列:“燕國貪婪,秦國薄情,陳國狡詐,韓國多變,魏國怨恨張先生曾經拿走了他們的江州二城,宋國隨天下之勢作亂,加上一個齊國領頭,如果他們趁此機會從各方攻打楚國,楚國無力迴天也。”
這話讓所有人心驚膽顫。
沒錯,一旦諸國以此開戰,楚國不堪負累必亡。
往昔趙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人們將目光轉向大殿中的張培青,說到底,趙國的事情還是她出的主意。
大將軍奉初越聽越火大,正要拍案而起,那方一人率先於他站了起來,執著笏板鏗鏘發言,正是大司馬衛扶邱。
“臣反對!張大諫乃是我楚國棟樑賢才,楚國少了她如韓國少了百里仲華,楚國必衰微也!我楚國國大,若是這般貿貿然低頭,不免叫天下嗤笑,天下人該怎麼看我們楚國人?諸國又該怎麼看我們楚國?”
“然也。”緊跟著站起來一個人:“ 張大諫一心為楚國發展而謀事,為楚國做出諸多貢獻,若是此時背信忘義,不免寒了天下賢才的心,且張大諫在楚國頗受歡迎,彼時人心動盪,楚國不攻自亂。”
奉初激動地望著他們,立馬起身:“說的好,這才是我楚國的好兒郎!”他怒目環視一眾楚國臣子:“張大諫為楚國做了多少事,你們摸著心口問問,你們怎敢讓她去送命?”
一個臣子頓時不滿意:“大將軍,我知你和張大諫關係要好,張大諫平日為人我也十分敬佩。然而此事牽連楚國生亡,怎可因為私情小事而放任國家危亡呢?”
奉初一個領兵打仗的自然沒有他嘴皮子利索,氣的指著他說不出話,眼睛都恨出血色來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
楚荊由始至終看著下座好像不幹自己事的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