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0部分

“哈哈。”貂禪也樂了,看著比武場上的于禁,不由嘆到:“於將軍倒也是高手,只是現在似乎沒甚對手。”

“恩,妹妹你來。”張泉拉著貂禪過去,貂禪不解,也不多問,跟著張泉一路來到了比武場邊上。

“參見兩位娘娘!”所有人見到她們兩人皆下跪行禮。

“都起來吧。”貂禪點了點頭。

“快些起來,皇上酒醉,我們姐妹看到你們比武很是好奇,於將軍一會就連勝了十多場,我想應該派張將軍與你一搏,你看如何?”

這自然是指的張遼了。

張遼的能力出眾,無論是兵法之說,武將單挑,還是謀略用人,都很有一套,堪稱全才。

也就是因為如此,劉辯卻一直最不放心張遼,將其留在身邊。

因為張遼要用,實在是太好用了。若是將張遼好用,能用,大用,則會讓其統領一方。

如果張遼背叛,那對劉辯而言是非常大的損失。

在二女走後,劉辯不久便醒了過來,酒意也醒了大半。

他之前喝過一些醒酒的湯藥這會起了作用,城外盡是張遼之名,劉辯卻不想出去看。

若說信任,劉辯最信任的是荀彧。

先不說自己和荀彧從小交情,兩人的感情,從歷史上對張遼的評價而言,張遼原本是呂布麾下,只是不怕死,卻投降給了曹操。

而高順則不然,從一而終,雖然呂布怕死,但是呂布死,高順亦死。

相反張遼,在擁有20世紀獨特觀念的劉辯眼中,他隨時可能背叛。

當初能背叛呂布,將來會不會背叛我?

當初張遼能罵呂布膽小,為何你不跟隨呂布一起去死?

高順就不罵呂布,雖然聽起來有些愚忠,但是哪個人不喜歡這樣的手下。

不管其主是對還是錯,高順總是在其一方,不可能站在對立面。

如果有一天,劉辯被袁紹抓住,自己怕死是必然的,張遼會不會站出來怕自己貪生怕死?

這對劉辯而演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考慮事情就得考慮這些。

反觀荀彧,歷史上,荀彧不但是堪比張良的謀士,還是與肖何有的一拼的識人高手。我們熟知的郭嘉、荀攸、鍾繇等均是透過他的推薦才獲得曹操的重用。而且荀彧的道德水準的確是屬於清流名士一級的,他身居高位也能折節下士,但絕不以私廢公。據載他的一個隨從才能一般,一次向他求任議郎這個官職。荀彧笑著回答:提拔官吏是為了選拔賢能,如果隨便經我的手就可以封官,那大家會則麼看我呢?這種任人唯賢的精神在以推選和徵召為手段來選拔官吏的東漢乃至三國是極難能可貴的,就算拿到今日之中國,真正能做到像荀彧這樣的官員恐怕也是不多的。

荀彧不但善於發現和推舉人才,而且他自己是個不誇耀功勞的人。據《彧別傳》記載,曹操曾經寫了專門的奏章來請漢獻帝表彰荀彧的功勞,文中有“天下克定,彧之功也”。但荀彧以沒有野戰之功來推卻,後來經由曹操親自寫信(夫功未必皆野戰也,願君勿讓)給他方才接受,可見荀彧是個不伐其功的人。當然,這裡面也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也許荀彧已經看出曹操有不臣之心,要保持和他的距離。因為原文有“彧固辭無野戰之勞,不通太祖表”。荀彧居然敢以漢尚書令的職分來扣押曹操給漢獻帝的奏章,雖然是不伐其功,但從曹操角度來說,荀彧似乎不再是當年他手下一個屬官了。應該說曹操對荀彧是大加封賞了,曹操讓荀彧的兄長荀衍總督河北事務,以他的侄子荀攸為軍師,甚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荀彧的長子荀惲,給荀彧的食邑達到兩千戶。但這一切似乎並沒有消除和軟化荀彧的擁漢立場。後來曹操更是要推舉荀彧為三公,而荀彧則讓荀攸幫著他推辭,來回十幾次,曹操終於作罷。荀家既然是中原士林的領頭羊,那麼他們對士人的影響一定很大,所以曹操極力拉攏。但荀彧深知如果接受的曹操的表彰和封賞,那就表示荀氏倒向曹氏,而背棄了劉氏。這不但將違背自己多年來匡正天下的宗旨,也將使荀氏家族處於清流議論的浪尖上。所以如果接受了封賞,拿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原話講,就是“欲置孤於炭火上耶。”

然而,並不是所有士人都像荀彧這樣“冥頑不靈”。公元212年,即建安十七年,謀士董昭等勸進曹操為國公,加九錫。曹操來徵詢荀彧的意見,其實就是來讓荀彧表個態,這樣擁漢派就無話可說了。但荀彧認為曹操是“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且君子愛人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