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4部分

的回擊!

要戰,便戰!

以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大將軍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管涼州都督李大亮為且末道、岷州都督李道彥為赤水道、利州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領兵十萬輔以突厥和契苾部隊,征伐吐谷渾。又以刑部尚書輔國大將軍羅士信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任城王李道宗為平壤道行軍總管,夏州總管蘇定方為嵎夷道行軍總管領水陸兵馬十二萬攻打高句麗。

唐初是一個尚武的時代,就算是文官他們也會投身軍旅,在自己的履歷上光榮的添上一筆,就算是文官,他們可能說出種族滅絕這樣兇狠的戰略手段。

這讓周邊異族打臉,這反擊是理所當然之事,幾乎沒有人制止這場戰役。

滿朝響應……

若說不開心,也只有侯君集了。(未完待續。。)

第十章 羅士信戰前的要求

侯君集早年不學無術,以勇武自稱,後入秦王府,讓擅於識人的李世民發現了獨特之處,另眼相待,成為地位等同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一般的人物,還特地將之介紹給李靖,讓李靖傳授他軍法韜略。侯君集在李世民麾下受到了特殊待遇,也養成了心高氣傲的性子,便是房杜二人都不在他眼內。

此次大唐陷入危機,侯君集立刻意識到這是他的機會。

唐朝風氣尚武,驍勇善戰的大將數不勝數,但是能在這危局中力挽狂瀾充當主帥有威望且深得人心的名將,卻也是數量有限:李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次之是羅士信、李世績在就是他了。

這李世績鎮守北疆,懾服草原,不能輕易妄動,可以撇去。剩下的三個名額中,羅士信肯定是負責高句麗這一路,這個毋庸置疑。

高句麗論及實力並不強悍,但是不強悍的他們卻能屢敗中原,歸根究底便是在於他們的地形險峻,氣候環境惡劣,幾乎所有城池都是依山而建,易守難攻。此次征伐,兩路對敵,高句麗的難度最大,而羅士信是眾人中唯一一個親自到過高句麗,鬧得高句麗滿城風雨從容而退的人。他較之諸人有著先天性優勢,這路是跑不了的。

這一點侯君集可以明確的判斷出來,畢竟行軍作戰一點點微末的細節都會成為扭轉乾坤的關鍵。尤其是在李靖、羅士信、李世績這樣的統帥面前。羅士信在高句麗有著先天優勢,就沒有去吐谷渾的可能。

接下來的關鍵就在於李靖。在當今的李唐能夠壓住羅士信的也只有李靖一人,李靖作為大唐的兵部尚書。不論戰功還是威望這李唐第一將是一定的。他若是去高句麗,主帥必定是他,同樣去吐谷渾也是一般。侯君集昨日的提醒,便是存著將李靖趕去高句麗的心思。這李靖若去了高句麗,吐谷渾這路大軍的主帥就非他莫屬了。

一直以來,侯君集都覺得自己缺乏表現的機會,這一次若能率軍出征,定要打出威風,讓世人知道大唐不僅有李靖、羅士信、李世績還有他侯君集。而且他侯君集比羅士信、李世績更要出色善戰。

然而事與願違,李靖竟然被安排在了吐谷渾這一路,而他也指命為李靖副手,協助他出戰,心中鬱悶,自是無言而表。

在龍椅上的李世民留意到了侯君集的表情,暗自搖頭嘆息:侯君集的能力,他早已察覺,在軍事上的水準。比之羅士信、李世績沒有半點的不如,很多地方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性格上卻存著巨大的隱患,太過偏激太過驕傲,對於功利看的太重。有獨當一面的才華,卻沒有獨當一面的氣量。不如李世績持重沉穩,更不如羅士信善於用人。深得軍心將心。

羅士信沒有覺悟的時候,李世民無人比對。覺得作為自己人的侯君集有著前途無量,不但能夠為他開疆擴土。在年歲上不出意外還能託孤輔佐下一代。然而羅士信的意外崛起,讓李世民有了鮮明的對比,發現身為自己人的侯君集在很多地方都比不上同樣的自己人的羅士信……

這一次任命他便猶豫過:吐谷渾、高句麗兩國,高句麗的難度更甚。將吐谷渾交給侯君集打,安排李靖、羅士信征伐高句麗。憑藉李靖智謀羅士信之智勇,定將會事半功倍。但是侯君集的性格,讓他很不放心,這征戰之事,關係國家,尤其是當前危局,更不能有半點誤差。這能力出眾,並不意味著戰無不勝。歷史上因為性格原因,慘敗的例子數不勝數,就算是能征善戰的名將,亦不例外。也是因此,他猶豫不決,直到發現李靖的感覺與他一致,方才決定下來。

現在見侯君集一臉懊惱的模樣,暗歎之餘也覺得如此任命確實合乎情理,吐谷渾那邊有李靖總攬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