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的器重。類似他們這類喜歡衝鋒陷陣的大將主帥,都會留有心腹代替執掌令旗指揮,以免出現一些不可預料的突發情況。
代替羅士信指揮的自然是劉仁軌,而代替張士貴的就是李瑞。
“大總管,您來了!情況有些不妙,楊萬春似乎將兵馬都聚集到一起了,他們這是想突圍。”李瑞見到羅士信,眼睛一亮,心中大定,迫不及待的向他反應當前情況。
“看的出來!”羅士信瞧了一眼宛若瘋虎般的張士貴,對李瑞道:“你繼續指揮,我從右方迂迴殺過去,給張總管掠陣。”
李瑞聽了大急,道:“可是對方採用的是正面強攻,中路壓力很大。”
羅士信大笑道:“你太小覷你們家總管了,張總管勇悍如斯,除非他陣亡於此。不然我決不信高句麗小兒能夠否突破他的防線……”
楊萬春確實不差,但大唐的英雄豪傑,又豈會遜色半分?
他說完沒有理會李瑞,領著麾下兵卒,自往右方衝殺過去。
這街頭巷戰不適合騎馬,羅士信將赤驃丟給了後方照料,踩踏著己方兵卒的屍體,來到了最前線。
看著面前悍不懼死的高句麗兵卒,羅士信大笑道:“這刀槍劍戟的拼殺,我們華夏可是祖祖太爺爺的輩分,哪能輸給百代之後的孫子輩?怕丟臉的,跟我教教這群孫子怎麼殺人……”
槍出如龍,威勢如虎。
伴隨著他獨特的鼓舞人心的方式,羅士信再次於戰場之上舞動起了他的大殺器……
無人可擋的銀色閃電正如他口中說的話一般,在教幾百代之後的孫子如何殺人。
這夥安市城的守兵實力並不弱,能夠逼得羅士信不得不趕來支援可見一般,但是在此刻的羅士信的眼中,八歲的孩子與十六歲的孩子沒有什麼區別,前者是一招後者也是一招……
沒有抵達一定的境界,兵卒與普通人沒有多少區別。
這種街頭巷戰,陣型排不開,擁擠在一處,相互難以配合致遠,考驗的往往並非是一群人的戰鬥力,而是少數幾人的戰鬥力。
在著小街小巷中,羅士信個人的武勇能夠完全施展開來。
他的面前永遠只有五六個人,五六個人根本不可能抵擋的住羅士信的步伐……
一排一排的五六個先後倒下去,羅士信每往前一步就意味著少了一排的敵人,一步一步一步,每一步都如魔鬼的步伐,撼動著守兵的左翼。
唐軍左翼的情況與右翼差不多,薛仁貴目前的武勇,雖然不能與羅士信相提並論,但也非一般人能夠應付的了得,加上一個小瘋虎的虎爺莫虎兒。他們帶來的兵卒都是養精蓄銳,打算迎接十萬大軍來襲的隊伍,對上已經與張士貴部打的天昏地暗,體力什麼的都已經有著一定的損耗,遇上薛仁貴、莫虎兒的猛衝狠殺縱然有殺敵之心也無殺敵之力。
隨著羅士信領的援兵投入戰場,唐軍搬回了兵力不足的劣勢。
楊萬春聽著左右翼支援不住的訊息,整個人傻傻的呆立著,已經完全沒有計策可以實施了。
喊殺聲在不斷迫近。
感受著左右兩翼的崩盤,看著前方那兇悍的唐軍大將,那魁梧的身形猶如高山一般偉岸,腦中再次響起那句名言“若能厲氣舍死當敵之鋒,則敵之勇者不及怒我,智者不及謀我,我反生而敵必死耳”也意識到了一切問題所在。並非是吳起的軍神理念出錯,真正的原因是他自身的實力不濟,他做不到吳起那樣將擁有神乎其神的治軍能力,能夠將一支軍隊訓練的天下無敵。
他們強,但是對方的唐軍毫不比他弱,尤其是還有那麼多不畏生死的英雄豪傑,與這樣的國家為敵,高句麗焉有不敗的道理?
“投降吧……不要做無畏的掙扎了!”
楊萬春失魂落魄的說著,淚水從眼角滾落。他受過中原儒學的薰陶,有著忠君愛國之心,同樣的還有點點仁義道德,當前的局面已經無力迴天,與其死撐著平添傷亡,不如投降免去不必要的死傷。他雖在百姓面前將唐軍形容的十惡不赦,然他心中在是清楚不過了。
唐軍不說是仁義之師,但是還不至於對手無縛雞之力的降兵以及老弱婦孺動手,羅士信固然有殺降的黑歷史,卻也是因對方先屠殺了中原百姓的緣由。(未完待續。。)
第四十三章 好戲才剛剛開場
隨著楊萬春的放棄,安市城攻防戰總算告一段落。
羅士信見變故都在承受範圍之內,也鬆了口氣,接受了楊萬春的投降,抹去長槍上的血跡,安排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