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4部分

非但頂住了王黼的壓力,更是將河北的賑濟搞得有聲有色,若非王黼不能容人,目光短淺,又豈會讓民亂變得如此不可收拾?

蘇瑜在奏章之中陳數王黼的罪責,眾人才知道蘇瑜這是要捅破天了!

因為他闡述了今次民亂的原因,直言民亂隱患由來已久,黃河決堤只不過是提前將這些隱患引爆出來罷了。

北伐軍在幽燕大地節節勝利,可謂揚眉吐氣,但數十萬大軍總要吃喝,需要不斷從國內調撥糧草。

而為了不至於延誤戰機,這些補給自然要攤派到大雅北方各路地方的頭上。

富庶的河北、山東、河東等地首當其衝,成為了攤派的第一物件。

所謂攤派是額外的,也就是說這幾個地方的老百姓除了繳納正常的賦稅之外,還要承擔大軍的用度,非但如此,他們還要被徵用為民夫,自己將軍糧押送到北面去!

許多人並不願意背井離鄉,畢竟北面正在打仗,若自己去送糧,反倒死在了那裡,可就讓人哭不出來了。

於是便有人開始組建隊伍,幹起了代為運糧交糧的行當,而且開始牟取暴利,為了運送一石糧食,沿途的盤費甚至高達十幾石到二十幾石,對於河北的百姓而言,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而前番已經說過,王黼之所以能夠竊據高位,正是因為他生財有道,很懂得給自己賺錢,更懂得如何替朝廷省錢,替朝廷賺錢。

他也看到了運糧這個行當的前景,於是便開始打起了主意來,你不想運糧,又不想讓運糧隊賺這個錢,那麼好辦,把這份錢交給朝廷,朝廷不需要你運糧,比那些運糧隊要便宜,而且更安全!

而到了最後,王黼又出了新招,非但是河北山洞等地,他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徵收免夫錢!

此時朝臣們才恍然醒悟,原來河北山東等地的斂財都是小打小鬧,真正的大頭是在整個帝國的百姓!

大焱發展至今,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地方上更是千方百計地設立各種賦稅名目,可這些都是地方上的政策,若波及到全國,那就可怕了。

免夫錢一出,當年就徵收了六千二百萬貫!

這就是為何趙劼明知道王黼為人貪婪,還要重用寵信他的原因了!

大焱人才濟濟,貪官汙吏更是數不勝數,但人人都有底限,當了**又想立牌坊,特別是在文化最鼎盛的大焱,官員都不想在史書上遺臭萬年,所以這樣傷天害理的事情,也沒人敢,更沒有願意去做。

可王黼卻做了,而且還將之當成了生財之道,當成了自己晉升和獲寵的手段工具!

免夫錢的政策一下來,州縣官吏開始對百姓進行壓榨,在這樣的基礎上,地方上還要藉助這個名目,給自己撈上一把,完全不將老百姓的生死當一回事兒。

這樣無異於殺雞取卵竭澤而漁,而且扣上支援北伐的大帽子,站在道德的最高點,更是讓人無法反駁反抗,又說什麼擔憂延誤戰機,拖延不得,徵收工作急如星火,再加上連年災荒,河北又河水氾濫,餓殍遍野,老百姓終於不幹了。

這就是蘇瑜的奏章,有理有據,將此次暴亂的前因後果闡述得一針見血,若說先前朝臣們看不起蘇瑜,暗自替他惋惜,覺著他蚍蜉撼樹螳臂當車,那麼現在就該佩服他的勇氣了。

而那些先前就佩服他勇氣的人,此時就該佩服蘇瑜的才能了,他非但敢於拉王黼下馬,而且還做足了準備,從上任之初就埋下了伏筆,接連上疏表示對局勢的擔憂以及預測,如今結果一出來,誰還能反駁?

有了蘇瑜的奏章在前面打先鋒,各地方一直忍氣吞聲的正義官員也終於紛紛站出來,各地的暴亂情報雪片一般飛往汴京。

河北、京東等路的農戶相繼起義,燒者數百幾千人,多則發展到己為人,甚至幾十萬人!

河北路洺州的張迪已經圍攻浚州數日,聚眾達到數十萬,甚至還打下了好幾個縣地!

而河北人民有了出頭羊,也就開始不甘寂寞,繼張迪之後,高託山揭竿而起,在望仙山聚義,號稱三十萬人,一路披靡,因為張迪佔據了河北地區,他便轉戰青州、徐、密、沂州等地!

高託山到了青州之後,才發現原來青州本地也爆發了起義,張萬仙號稱“敢熾”,聚眾十萬,也踏上了反叛之路,兩人意氣相投,竟然合併一處,聲勢更是浩大非常!

非但如此,河北和京東的百姓也給南面的百姓做了榜樣,帶了個好頭,濟南府的孫列也率領著當地百姓,號稱十萬大軍,開始興風作浪!

臨沂的武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