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童貫堂堂樞密使,廣陽郡王,又何須巴結你蘇牧?
對於陳東的到來,蘇牧也有些詫異,不過想想此人在後世史書上的記載,也就客氣地接見了他。
史書就是一塊橡皮泥,勝利者想要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所以蘇牧對史書上的記載,也沒有抱太大的信心,反而對一些野史故事比較感興趣。
這些野史在權威性上或許不如正史,但在某些事件上的記載,以及作者的看法,卻能夠原汁原味地反映出當時的形勢。
陳東得到了史書的立傳,他在大焱歷史上也算是有名有號的人物,而讓蘇牧印象深刻的是,這個人不僅僅是第一個站出來罵蔡京王黼的人,最後他還真的成功將蔡京等六賊徹底拉下馬,還殺了其中幾個!
在蘇牧看來,陳東是個理想主義者,充滿了讀書人的天真幻想,但這顆赤子之心,最終卻夢想成真,是極其勵志和激勵人心的,所以蘇牧對陳東,有著一股難以察覺的敬佩。
反觀陳東,他本以為自己對蘇牧會不屑一顧,可當他真正看清楚蘇牧臉上的金印,內心卻小小震撼了一把。
他雖然出身貧寒微末,為了讀書也吃過很多苦頭,但很難想象蘇牧無數次的出生入死,當他看到蘇牧那滄桑的神色,那堅若磐石的氣度以及深不可測的魅力之時,仍舊還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氣質是由他的經歷,不斷積累起來,而後漸漸滲漏出來才形成的,也可以說,一個人表現出來的氣質,其實就足夠說明他所經歷的一切。
陳東不是很懂察言觀色,他的長處是對大局的把握,是站在道德的至高點,是直來直往,對拐彎抹角的事情並不擅長,也不想浪費心思去察言觀色。
如果心裡有疑問,那便問,如果答案是假的,那便去查證,如果覺得對方有罪,就去聲討,去檢舉,千方百計讓他付出代價,這就是他的道義。
所以當兩人坐定之後,陳東就沒有太多客氣,直截了當地問起蘇牧,這一路北伐,到底發生了些什麼。
蘇牧感到很奇怪,因為他跟陳東素無來往,請他進來喝茶也只是基於對陳東的尊敬,可陳東顯然沒有掩飾他對蘇牧的敵意,這也讓蘇牧感到非常的疑惑。
按說蘇牧是個謹慎的性子,北伐之中有太多不能公開的秘密,這些秘密裡頭有很多直到如今,仍舊會影響局勢的走向,若洩露出去,會造成極大的影響甚至損失。
可面對陳東,他彷彿看到了臨死前的陳公望,想起那個老人,蘇牧也就沒有太多的猶豫,整理了一下思緒,組織了一下語言,好整以暇,便將北伐的過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甚至連燕青和長空寺那位老和尚的事情,都沒有放過。
他知道陳東有著自己的道義,這種人是高傲的,是執拗的,是鑽牛角尖能鑽到棺材裡去的人,他並不擔心陳東會洩露這些秘密。
對於蘇牧而言,陳東實在是最好的傾瀉物件,能夠將蘇牧無法與人分享的那些苦澀和委屈,都娓娓道來,就像一個密封的垃圾桶,將負面的東西都倒進去,而後密封起來,深埋在地底。
蘇牧也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真的會將秘密都說出來,除了自己穿越客的身份之外,就如同河北的黃河氾濫一般,將積壓了這麼久的心事,全都朝陳東傾瀉了出來。
他甚至沒有囑託過陳東,讓他一定要保密,他只是不緊不慢地說著自己的故事,說著北伐軍的故事,說著北玄武的死,說著种師道死守幽州,說著楊再興等人,甚至還說起耶律大石和蕭幹,說起那個秦縱橫,說起張楚劍,說起耶律餘睹和女真那些勇士。
他的敘述很客觀,彷彿他不是參與者,而是旁觀者,他甚至沒有參雜自己的想法看法,彷彿將這些都擺出來,讓陳東自己去判斷。
他們就這樣從早上一直坐到晚上,中途還吃了一頓飯。
這是陳東第一次吃別人的東西,即便到了範文陽家,他也沒有吃過別人的東西。
他有自己的尊嚴,表面桀驁不馴和孤芳自賞,其實隱藏著內心最為隱晦的自卑。
但今日,他吃了蘇牧的飯,而且心裡沒有一絲絲的障礙,因為他餓了,餓了就要吃飯,很簡單的理由。
因為他在蘇牧面前,感受到的是平等。
這是他從未感受過的,特別是在這個封建禮教極其森嚴的時代,他雖然有時受人尊重,但他知道那些人只是想要利用他,在他們的心裡,沒有了太學生陳東這個名號,沒有將蔡京王黼等人罵為六賊的功績,他仍舊只是那個貧寒士子,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