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機會,你們也不會高興。不過,凡事總有好壞兩面。人數多了,規矩的適應性強了,對整個十三行的實力增強才有好處!……只是,剛才咱們商議的都只是對內的,皇上的旨意是什麼意思?是說對外,對洋夷……所以,咱們現在是不是該談一談如何應對洋商的問題了呢?”
“大人所言極是!這洋夷實在是不能不治了!”一直呆在下面唉聲嘆氣的吳昭平跟石中和兩人同聲說道。
第二卷:京城沉浮錄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主席!
更新時間:2008…10…7 20:27:39 本章字數:4602
貴以前就調查過,因為清政府迂腐的“超然大度”,對外貿易優勢越來越向洋商,尤其是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方向轉移。當然這並不是指十三行所屬的所有行商全部都受制於洋人,像是天寶行、西成行、福隆行這樣的大洋行,因為資格老,資金雄厚,又掌握著大宗貨物的採買渠道,反而還成了那些洋商的巴結物件。但是,大部分的行商,包括以前的還是新進的,還是難逃洋人的操縱。
而這其中最讓人難受的,就是清廷對本國商人的經濟利益不屑一顧,居然嚴禁行商採取任何的自衛措施。也就是說,清廷有防範外夷的規章,卻無保護本國貿易的政策;有對欠課行商嚴厲制裁的法律,卻無維護中國商人經濟利益的措施。這種現象源於封建王朝重本抑末、閉關鎖國的基本國策,同資本主義的重商主義無法同日而語。因而,在清廷的嚴密控制之下,十三行只是在對天朝效忠,保證封建國家稅餉方面是統一的機構;在與外商的交易中,又不過是各自為政的十分鬆散的組織,甚至連歐洲中世紀商業公會具有的那種保護自身經濟利益的規章都沒有。
而且,中國行商在同外商的交易中,還充分暴露了貨幣資本不足的先天弱點。在交易中已經顯露出仰外國資本鼻息的端倪。乾隆二十年左右,中外通商改變了早期商船到達時才訂合同的慣例,而採取提前一個貿易季度制定合同地辦法。一般在每年的1。貨。外商要對茶葉預付一半的現款,對生絲預付九成的現款,以使行商有本銀赴各省置辦出洋貨物。而對西洋貨物,諸如呢、羽之類,行商往往用購的方式取得。因而,構成對洋商的債務。
“這筆債務,也只能在出口貨移交後,才能償清……行商手中一般沒有較多的現金。因為你們僅有的現金也大都需要付給官員。”
何貴地語氣既有氣憤。也有無奈。當然,也不乏諷刺!至少旁邊地富勒渾聽到這話就十分不快。這老頭子管著海關,何貴當著他地面就這麼說,跟直接說他只知道收錢又有什麼區別?所以,一張老臉氣得緋紅。
“何大人,您這話是什麼意思?”主辱臣死!雖然呂梁晨只是個幕僚,並非富勒渾手下的奴才。可終究也是吃的人家的飯,聽到何貴的話,又見富勒渾都快冒煙兒的樣子,當然要跳出來表示一下。
“海關官員,每一輪交易之中要從行商手中收取多少筆錢,呂先生你不會不清楚吧?要不要本官給你當眾陳述一遍?反正,就算本官記不清楚,在場的諸位行商也一定十分清楚……”何貴沉聲說道。
“大人……”呂梁晨一下子站了起來。“海關官員收取稅金。乃是其職責所在!”
“說得好!既是職責所在,那自然就沒什麼了……何大人還是接著往下說吧!呂先生你也犯不著把臉憋得鐵青!”和琳悠悠然地插口說道。
“我……”呂梁晨無語。
“……洋船進口之期,原本是以貨兌貨。並不是用現銀交易,計算一出一入,本錢大概要一二百萬兩,又要等各種貨物逐漸銷售出去,才得以稅從貨出……洋船出口之日,貨物都在船上,無法立即發賣,所以稅銀就沒了出處,行商們就不得不借貸繳稅!……這些事情都說明,甚至連課餉,有一些行商都無現銀完納。這一來二去,再加上有地洋商故意使壞,弄的這些借貸行商就越欠越多,如果再另上年景不好,根本就連還都還不清……”吳昭平接著和琳的話嘆息說道。
“所以,原先行商各自為政的情況必須改變,最好是以‘統一資本、統一價格’的方式形成聯合經營!……”何貴說道。
“此事談何容易!”李法曾面無表情地說道。統一資本,統一價格,取消總商……這一條條,都對他們這些大行商的壟斷經營極為不利。
“要是容易的話,就不用皇上下旨了……”孫士毅笑了笑,又道:“天寶行如果不願意加入,也沒有關係!不過如果以後天寶行的生意出現任何差池,就算你身在十三行,也必須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