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何貴漫不在乎的笑了笑:“錢灃這人是什麼樣我還不清楚?我就算想去幫襯幫襯他,他也不會要啊!他就是那種臭脾氣。苦天苦地苦自個兒……根本不知道怎麼過好日子。”
“就您有的說成了吧?……我去找我姐了,您自個兒忙吧。”
師雪韻不滿地橫了何貴一眼,自顧自走了,何貴看著她地背影笑了笑,也沒開口,順手從書桌上拿起一本《論語》閱讀起來。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大人!”
“什麼事?”
進來的是王棧陵。這位親兵頭目原本是跟何貴一起坐馬車來到的武昌府。當時因為何貴又邀請了錢灃同乘馬車,所以就改為騎馬護衛在何貴的馬車側後方。當時那量裝滿火藥的大車爆炸地時候,他也躲過了一劫。可儘管沒有生命危險,他還是被一隻炸飛地馬蹄子砸到了臉,破了點兒相。所以這些天只好跟何貴一起躲在院裡不出去見人。
“您到客廳一趟吧!有人找!”王棧陵說道。
“你小子被馬蹄子砸了一下,把腦袋砸壞了?不知道我正有傷在身呢?有人來,你就把他帶進來嘛。”何貴故作呲牙咧嘴地罵道。
“人進不來!”王棧陵的表情有些古怪。
“為什麼?路被堵了?”何貴問道。
“路倒沒堵。關鍵是人家不能直接就來見您,您得去迎接人家!”王棧陵繼續賣關子。
“畢總督來了?”何貴問道。
“比他大。……是傳旨地欽差!”王棧陵答道。
“欽差?”何貴一怔,“催我趕快接任的?”
“接任?”王棧陵再次苦笑:“您還是算了吧。您這個湖北巡撫當不成了。欽差說啦,您又要調任了!”
“啊?”
第二卷:京城沉浮錄 第二百八十三章 又?
更新時間:2008…12…21 21:24:08 本章字數:4629
還沒有正式上任,就接著被調任了。何貴算是開創了大清國封疆大吏的一個先河。不過,所謂因果輪迴,他這一次的調任,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倒是他自己種的因。流連了一個多月的英國使團“蒙乾隆皇帝恩賜”,帶著乾隆皇帝“恩賞”的許多禮物以及“恩釋”的四五百名原英國海軍士兵坐漕船,經大運河南下至南京,爾後又出長江口,重新回到了停泊在東海海面的船上。
而清廷之所以讓馬爾戛尼等人經由內河出入北京,一方面是北京距離大海甚近,坐馬車不需一天便可到達天津港,這等京畿重地不能任由洋夷使船出入,尤其是那使船上還帶有大量的火炮;二麼,則是乾隆想讓那些英國人瞧上一瞧,看看大清天朝是何等的繁榮強盛,意圖藉著運河兩岸的繁華之景“震懾一下那幫沒見過世面的蠻夷”。
可是,乾隆以及清廷的大臣們實在是太高看了自己的國度,也太輕視了馬爾戛尼這幫所謂的“蠻夷”!雖然只是走馬觀花,但馬爾戛尼沒有被清廷官府豪華的排場所迷惑,對所謂乾隆盛世得出了否定的結論:科學極度落後,人民普遍貧窮,軍隊不像軍隊,腐敗無處不在。這位英國使者還說:“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負有關,它很想凌駕各國,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進步。”一針見血,直指清廷地要害…………愚民政策與夜郎自大。他還預言“韃靼王朝將繼續壓制人民,並將發生變亂。……這種叛亂即使是發生在我死之前,也不足為奇”。
而且,不光是馬爾戛尼一個,幾乎是整個英國使團的人都對中國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而相比起以前所聽到的那些傳聞,使團成員們的新認識還是顛覆性的。
在以前,除了在澳門的那些從事遠東貿易的洋商,可以說。歐洲人絕大多數都是對中國抱有好感的。耶穌會士、萊布尼茨和伏爾泰都曾經說過:中國是一個神奇地國度,由歐洲人應該羨慕的“開明君主”很好地統治著。
萊布尼茨說:中國人服從長上。尊敬老人,無論子女如何長大。其尊敬兩親猶如宗教,從不作粗暴語。
伏爾泰的評價則更高:當人口眾多而廣袤地中華帝國做為一個家族出現於世上之時,我們還只是三三兩從流浪於阿爾登森林之中的野人呢。
可是,在中國走了一圈兒之後,這些原本對中國抱有極大好感,希望能夠看到傳說中“繁榮昌盛,開明強大”的帝國的人們失望了。就像某位名叫巴羅的使團成員在自己的日記中所寫的那樣:我多次看到官員隨便鞭打民從與下屬的暴行。我為此感到震驚,可中國人卻習以為常,不以為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