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出現道路被雨水沖垮的事情發生。

“110,不是塌方,打頭的101號發動機冒煙了,正在搶修呢!”110號車的師傅拍拍額頭,自從使用卡車以來,自己已經跑了三趟河源,每一趟都要耗費一天多的時間。有時候是卡車陷在泥土路里,有時是山路塌方,最討厭的是經常發生的卡車故障。汽車廠裡有大量普通工人,他們的技術不過關,導致很多零件不合格。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也是培養工人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只能忍著。

“徒弟,等過了這段難走的路段就換你開。”師傅有意識的培養徒弟,這也是為什麼一輛卡車配備兩名司機的原因,大量普通人司機等待培養。

“師傅,我才學了不到十天,路上駕駛也就三次,行不行啊?”

“行不行試試才知道,放心,壯著膽子開就好了,我在旁邊看著呢!”徒弟名叫石通,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農家娃到不可思議的卡車司機,他的技術和心態都沒有做好準備。

好在有基因人師傅看著,石通有驚無險的完成了考核,到達河源後他的手還在顫抖,回想一下自己都不知道怎麼開過來的。

“呂虎團長,這批物資主要是彈藥和藥品,今天應該還有兩批物資抵達,之後就沒有了。”呂虎接過表格簽上字,然後拍了拍卡車,還是這東西運輸速度快、運量大,跟著首長在這個時代快一年的時間,終於開始轉入現代工具了。

河源西南十三公里處,一個綿延好幾個山頭的防禦工事正在進入最後的掃尾階段,大批民工正在往縣城的方向撤退。滿清朝廷效率低下為河源的防禦準備提供了充足的時間,惠州不但提供了大量的彈藥藥品等物資,還運輸了足夠的水泥鋼筋,在廣州至河源的必經之地上修建了牢固的防禦工事。包括壕溝、機槍碉堡、鐵絲網、炮兵陣地、地下防炮洞、地下物資儲存點等等,連綿成片的防禦工事建成,呂虎自信即使數萬聯軍士兵來攻也會頭破血流、無功而返。

自信來自多方面,先進的武器裝備、接受了現代化軍事訓練計程車兵、高素質的基因人軍官、牢固的工事、充足的物資等等。呂虎並不打算主動出擊,據情報有超過五萬名清軍士兵前來進攻,而河源方面只有兩個團不到五千人,以少打多的情況下依靠牢固的工事消耗敵軍數量、打擊敵人士氣,然後才能根據情況作出反擊。

第五十三章河源戰役1

樂非拆開手中的步槍,將零件一個個放在面前的棉布上,然後開始認真的擦拭、清理槍膛中的火藥殘渣。當所有的零件全部被擦拭一新後,樂非“喀喀喀”的十秒鐘內就將步槍組裝完畢,當兵快一年了,這些動作就像印入了自己骨髓,下意識的就會做出最準確的動作。步槍之後是手槍、刺刀、工兵鏟等,然後是自己到軍需處領取的子彈。特別是這些子彈,一定要檢查一遍,很有可能會發現殘次品。之前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當軍工廠竣工投產後使用的子彈就開始出現質量問題。聽說是工人不熟練造成的,而且質檢人員不足,要求官兵領取子彈後自己檢查。

“都別忘了檢查子彈,到時候卡殼的話對戰鬥影響太大,甚至會出現炸膛,所以誰也不能疏忽。”樂非對身邊的戰友說道,他們都是一個班的,作為班長,樂非必須提醒他們。不過戰友們還是很讓自己放心的,這些後來替換的新兵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已經達到了自己的要求,只缺一場實戰,在炮火和子彈的洗禮下他們會迅速成長為老兵。

做好例行的武器檢查後樂非走到機槍手面前,機槍手董大山,山東人,長得人高馬大,是自己手下僅有的與自己同期的老兵。上萬發子彈的訓練後,董大山手上的輕機槍可以說射程內指哪打哪,火力封鎖絕不是蓋的。

“老董,機槍狀況怎麼樣?”董大山其實年齡並不大,但因為為人穩重、仗義,所以大家都親切的稱他為老董。

“班長,嫩放心,俺檢查了好幾遍,木有問題。”樂非點點頭,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董大山是自己最放心的了。班屬火力最重要的就是這挺輕機槍,剩下的都是步槍、手榴彈。

“緊張嗎?”這是樂非班裡文化水平最高計程車兵,何廣廈,二十歲,入伍前就讀於廣州的新式學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發生後他瞞著家人偷偷跑到惠州參軍,投筆從戎時他曾偷著對最親密的友人說道:“國家沉淪,在書本中找不到救國之路。”友人問他:“為何到惠州?只聽說那裡有工廠啊!”何廣廈微微一笑沒有多說。分配時軍方看中他的才學,希望他能夠到參謀部任職,但何廣廈執意要到一線去,最後只能從一名士兵開始幹起,被分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