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地區航行需要忍受潛艇內的酷熱,潛艇兵可不比其他海軍官兵光鮮亮麗,一個月的戰鬥下來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太正常了。
得到偵察分隊傳來的情報後呂海命令艦隊航速提高到二十五節,戰艦劈波斬浪,三十五分鐘後鑽出雷雨區,海軍官兵們立刻清洗甲板、擦拭火炮炮管和炮膛、檢修雷達,確保戰鬥開始時一切正常。
此時艦隊與遠征艦隊相距五十海里左右,呂海心算一下,如果遠征艦隊以十五節的速度航行的話,追上還需要五個小時左右,那是下午六點多一點,天色還沒有黑,不過沒有多少戰鬥時間可以利用。看起來還需要繼續跟蹤一個晚上的時間。
海上戰鬥有時候就是那麼枯燥,風帆時代兩艘戰艦相遇,在肉眼可見的範圍內追趕,有時候也得耗時數天的時間,戰鬥爆發時卻可以在短時間內結束。
7月16日的戰鬥結束,入夜後納塔爾向倫敦傳達了今日海戰的訊息,三艘戰列艦和六艘裝巡的損失讓納塔爾差點在電報中引咎辭職。從自己擔任司令官以來,艦隊的損失已經超過了德國海軍戰艦的總和,英國家大業大也承受不起這樣的損失速度。尤其讓人痛心的是裝巡分隊司令官傑克中將、安特里姆郡號艦長貝蒂中校等將領的死亡,對於英國海軍來說,支撐他們全球霸權的,與其說是無數的戰艦,不如說是那些具備頂級素質的海軍官兵。
在當晚納塔爾書寫的作戰報告中,他將所有的責任都攬到自己的身上,但同時客觀的描述了海戰的經過和英國海軍在裝備上與華國海軍的差距,大量的損失並不是毫無作用,起碼讓英國人理智的認識到了華國海軍的力量。
在納塔爾看來,英國海軍具有兩個優勢,一是戰艦的數量優勢,因為這個,華國海軍不敢與己正面交戰,一旦戰列艦大隊靠上去,華軍就會撤退。二是裝甲巡洋艦優勢,華軍巡洋艦面對己方的裝巡沒有抵抗能力,只能依靠速度逃跑。
遠征艦隊或者說英國海軍的劣勢也非常突出,那就是沒有一艘戰艦可以在一萬米以外相對精確的命中華軍戰艦,而那兩艘超級戰艦卻可以在一萬米外愜意的開火,等己方戰艦靠近時又用速度的優勢拉開距離。另外華軍的巡洋艦和驅逐艦都具有不俗的速度優勢,納塔爾懷疑那些巡洋艦的裝甲還不如自己的遊艇厚,從而獲得了超高的航速,也正因為如此,那些巡洋艦上才沒有裝備大口徑火炮,無法與己方的裝巡抗衡。
華國海軍走了一條奇形怪狀的道路,不過無所謂,納塔爾根據己方的優勢和劣勢制訂了新的作戰計劃,等回到金蘭灣並簡單休整後,新的作戰計劃即將實施。暫時休整是必要的,戰艦的條件還很完好,只是軍官和水兵們的精神狀態需要調整,連番打擊讓這些小夥子們有些萎靡。
第三百零一章大海戰(四)
7月17日,凌晨三點三十五分,距離金蘭灣還有一百餘海里的航程,估計今天下午就能抵達。
天空中下著下雨,灰濛濛的一片,好在沒有大風,戰艦上的瞭望員不用承受大風的摧殘。亮度很低、看不太遠,無懼號巡洋艦頂在整個艦隊最前端,瞭望手費裡和加斯科手持望遠鏡觀察著遠方的動靜,負責下半夜執勤的他們二人感覺眼睛麻木,雨水打在身上感覺很不舒服,好在再過二十分鐘就可以換班,可以去享受熱騰騰的咖啡和早餐。
艦隊沉默的航行,少數早起的水兵也懶在床上不想起來,戰艦執勤的官兵卻開始忙碌,水兵除了睡覺,永遠沒有閒下來的時候,碩大的戰艦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它是一件精密的機械,心眼很小,需要細心的保養才能發揮作用。
此時的華國太平洋艦隊就在四周,首先打破寧靜的是華國驅逐艦分隊和巡洋艦分隊,十二艘驅逐艦和九艘巡洋艦突然出現在艦隊的右後方,距離遠征艦隊大約四千米。
凌晨小雨的可視條件下,瞭望手沒有及早發現敵人的身影,艦隊頓時警聲大作,艦隊司令納塔爾根本一夜未睡,接到警報後思考兩分鐘就下達了作戰命令。
敵人從背後出現,據觀測沒有發現戰列艦,肯定躲在什麼地方,納塔爾不敢大意,命令第三、第四巡洋艦分隊跟進迎敵,第一、第二和第三魚雷艇分隊攻擊對方驅逐艦分隊。艦隊其餘戰艦調整隊形。準對迎接對方戰列艦的挑戰。
帶著睡意的水兵們很快進入戰鬥位置,黑夜中發動進攻,不知道華國海軍打的什麼算盤,這樣條件下的戰鬥說不定華國人發瘋了。
前出的巡洋艦分隊和魚雷艇分隊前出五千米後卻發現距離華軍艦隊越來越遠。追擊十五分鐘後目標消失不見,納塔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