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相信。華國竟然同意放開北太平洋通道,允許美國和英國的商船、運輸船在海參崴靠岸!這與背後捅德國一刀沒什麼區別。
德國與華國眉來眼去不是什麼秘密,那四艘超級戰列艦,那無數的物資,明顯帶有華國血統的德式武器裝備,都證明了這一點。兩國分別對協約國和日美開戰,一副結盟的架勢,各國都在等待兩國宣佈結盟的那一天,到頭來竟然等到了這麼一個訊息,怎麼不能讓人驚訝!
驚訝之後就是暗喜,華國和德國之間產生矛盾,對於協約國和美國來說是最大的好訊息。更大的利好訊息是,華俄兩國達成互不侵犯協議,按照這個協議的要求,兩國互相將少了在邊境地區的駐軍。華國的東北集團軍、蒙古集團軍和西北集團軍總兵力從一百四十萬降低到六十五萬,大部分調往南方。尼古拉二世更加積極,亞洲方向的一百五十多萬駐軍降低至八十萬,其餘七十多萬精銳士兵調往東線戰場,成為東線最有力的補充。
援助物資從美國沿岸出發,經過被太平洋航線抵達海參崴,幾天時間這個港口上就堆積了無數的物資。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力有限,俄國落後的鐵路運輸系統、不作為的官僚讓運往歐洲方向的物資像細雨一樣,難以滿足歐洲前線的需求。前線的將領眼看著堆積在海參崴的坦克大炮著急,卻接收幾枚微不足道的子彈,或者士兵們吃上了美國產的罐頭,卻拿不到最需要的武器彈藥。這一條橫跨三分之一地球距離的鐵路,無法滿足幾百萬俄軍的需求。
因為華國的背叛差點吐血的德國人開始加快戰爭準備的步伐,趁著俄國遠東士兵還在遙遠的道路上磨蹭,海參崴的物資和運送士兵的列車搶奪車廂,德軍總參謀部決定對俄國發動主動進攻。
利用便捷高效的鐵路運輸系統,德軍主力迅速從西線轉到東線,進攻開始前,總參謀部為東線戰役準備的軍隊已經超過兩百一十萬,包括最精銳的兩個裝甲軍,三個新組建的裝甲軍和兩個機械化步兵軍。兩千五百架飛機和一萬一千門火炮成為陸軍進攻的最大依仗,此時的德軍要強於二戰時期德國國防軍巔峰時期,這是一支沒有受到閹割的軍隊,擁有戰無不勝傳統的軍隊,火炮、飛機等各種武器沒有受到凡爾賽條約限制的軍隊。在技術水平上甚至也不弱於那個時期,最重要的,他們沒有一個指手畫腳的元首,取而代之的是配合默契的皇帝和總參謀長。
第四百九十章東歐大戰
事實證明,面對歐洲強國,俄國賴以支撐的完全是廣袤的國土和糟糕的交通條件,或許還要加上單純樸實計程車兵,但是這些阻止不了俄軍的慘敗,軍隊整個系統大大落後於德軍,是俄軍慘敗的主要原因。
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利用新組建的第三裝甲軍,在三天內突破俄軍防線,堆積在前線的五十多萬俄軍潰不成軍。尼古拉二世想象中的激烈對攻和拉鋸戰沒有出現,在第一天,俄國人苦心積攢的兩百多架飛機就被德國空軍屠戮一空,雙方飛機的效能差距不是很大,但飛行員的素質的代差無法抹平。德國飛行員在西歐經受了大量磨礪,無論是單機作戰還是編隊作戰都更勝一籌,而且德國空軍佔據數量上的壓倒性優勢,福克ii型戰鬥機源源不斷的開赴前線,最新式的福克iii型戰鬥機超過兩百架。
俄軍上層充斥著腐朽和無能的將領,經歷過實戰並目睹新式戰鬥形式的將軍大多在遠東地區,其餘大部分將領秉承步兵為主的戰術,甚至使用大量的騎兵向德軍裝甲部隊發動反擊。幾百輛坦克卻被安置在各個防禦節點充當固定火力點,步兵防線被德軍衝破後,後方的部隊囤積地點毫無防備,再加上空中轟炸和德軍進攻速度太快導致的指揮系統混亂,俄軍失敗不足為奇。有的部隊甚至接到了反擊的命令,在前往前線的途中被突然出現的德軍沖垮,他們極端不適應德軍的進攻方式。
幾道防線接連失守之後,俄軍將領得到了聖彼得堡的命令,此時的形勢已經嚴重惡化,尼古拉二世還認為自己的部隊數量龐大,要將德軍趕出邊境地區。奉命堅守並反擊的前線將領不敢違背皇帝的命令,結果就是更多的部隊被送入德軍進攻線路上,成為德軍的戰績,士兵則成為德軍的戰俘。
數以十萬計的戰俘成為德軍推進的主要障礙,他們不得不分出大量的部隊看管押解俘虜。值得回味的是,俄軍波蘭集團軍中主動投降的部隊非常多,他們是本地士兵和將領組成的部隊,因為沙皇俄國苛刻的民族政策,導致本地波蘭人極度反感俄羅斯的統治,反而對侵略者德國表現出不錯的好感。這一點被得到訊息的施裡芬敏銳的察覺,並下令善待波蘭人和被俘的波蘭士兵,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