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0部分

這並不影響部隊戰鬥力。從軍校兩年的學習後,張作霖被分配到基層擔任師長,之後擔任第十一集團軍參謀長,他們也是集團軍級別中唯一的一對普通人指揮官。

“嗯,老哥,還是看看這份檔案吧,日本人不安分,準備在鹿兒島動手了。”蔣方震露出激動的表情,這是證明自己的絕佳機會。

“蝦夷族?什麼鬼?”

“北海道和庫頁島地區的原住民,也叫阿依努人,和大和民族不是一個種,屬於日本的少數民族。從十七世紀開始就備受日本人壓迫,現在數量已經變得很少,據說不到三萬人,日本人這是把深山老林裡的蝦夷族人都趕出來,估計小孩老人也在其中。這些上面發的情報簡報上都有啊,老哥沒看?”

“呵呵,呵呵!”這下暴露出張作霖不喜學習的本性來了,好不容易從軍校脫身,他發誓再也不接觸書本,沒想到到軍隊裡同樣有堆積如山的檔案,在安逸的參謀部裡還不如到基層部隊擔任指揮官呢!

“按照情報來看,日本人這是要把五萬名蝦夷族人充當炮灰,試探我們在鹿兒島縣的兵力部署和火力,不排除趁機大規模進攻的可能。要想攻破我十一集團軍的防線,五萬人還少點,起碼要拿一百萬精銳來填我們防線前面的大坑!”

蔣方震此言非虛,為了將鹿兒島建設成為華軍攻略日本最穩固的橋頭堡,從五年前開始華軍工程部隊就在這裡構築防禦工事。沿著鹿兒島縣北端出水,到南端串間,按照鋼鐵基地儲存的馬奇諾防線結構圖,在基因人工程師的指揮下,動員十萬名日本勞工,經過兩年半時間構築了這條鹿兒島防線。

鹿兒島防線當然不能和馬奇諾防線媲美,雷區、鐵絲網、碉堡、互相連線的地下工事卻足以讓日本人頭皮發麻。後方密密麻麻的軍用機場為防線提供最有力的支援,戰爭爆發後兵力不足的問題也被迅速解決,十一集團軍加上陸戰師的部隊超過20萬人,大大加深了防禦深度和密度。

現在最後一環也即將被補齊,那就是華軍的後勤物資。先期在鹿兒島儲存的物資不足以支撐大軍作戰,橫須賀事件後華軍調兵遣將,總共2500艘運輸船中1000艘用於太平洋島嶼作戰和夏威夷戰役,600艘往返本土和鹿兒島,400艘用於運送朝鮮軍團、臺灣軍團等海外兵團,剩餘部分用於國內運輸任務。這麼看來運輸船還是有些緊張,將來還會有更大規模的運輸任務,因此國內造船廠一直在擴大產能,招募造船工人。

夏威夷戰役結束後,用於太平洋島嶼方向的運輸船大量返回,其中700艘調往日本方向,也就是說日本戰役華國準備了1300艘左右的運輸船隻。同時僱傭民間大中型商船1200多艘,隨著時間的推進,將有更多的船隻走出造船廠,成為物資運輸的成員。運輸力量不會成為投入日本戰役的兩百多萬軍隊的掣肘。

為了防止日軍進攻鹿兒島防線,總參謀部首先運送十一集團軍抵達那裡,以充實兵力。鹿兒島港擴建後吞吐能力大大增加,另外華軍還在鹿兒島灣內修建了另外四個臨時碼頭,在鹿兒島西側啟用了另外三個碼頭。兵力運送完畢後就是各類軍事物資,從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廈門、馬尼拉出發的運輸船運載海量物資,幾乎在同時抵達鹿兒島各個港口。

只要物資充足,蔣方震就有足夠的信心擊敗任何敵人,這是他親自到碼頭迎接運輸船隊的主要原因。

期待已久的船隊終於抵達,後勤部門給出的時間非常準時,現在最愜意的應該就是運輸船隊了,各支部隊都在巴結他們,海上被華國自己的海軍完全控制,身邊還有戰艦護航,海面以下也沒有潛艇的威脅,就像旅行一般輕鬆。

如果你生活在城市,那麼建築和車輛就是體現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最好載體,如果生活在農村,農民耕種所使用的工具和機械錶明這個國家工業化的高低,如果在海邊,看到一艘萬噸巨輪從不遠處的海面上經過,絕對能在心底升騰起對工業的敬畏。

近三百艘運輸船抵達鹿兒島港,密密麻麻分散在海面上,等待依次進入碼頭區卸貨。就像鋼鐵森林一般矗立在大海上,讓人心胸開闊,讓人對自己的國家充滿信心,甚至有種問天下誰敢來戰的豪情。

蔣方震倒是沒有那麼多感慨,他的工作覆蓋了抒發心情的時間,直通碼頭的短途鐵路上停著十幾輛火車車頭,等待將集裝箱運往前線。物資轉運中心也有幾百輛軍用卡車,他們停在巨大的塔吊下,等待集裝箱平穩的落在卡車基座上。

大炮、裝甲車等以零件的狀態運到這裡,然後由工程師和工兵組裝起來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