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郭侃“親身體驗”的寶貴經驗,再加上工程師們的努力,火炮很快就給造出來了。 手擲式鑄鐵炸彈根本就沒有難度,郭侃給伯顏的火藥就曾經用鑄鐵桶裝過,只要稍加變化就可以製造出來。
西北這樣重要的地理要衝之地,自然是要生產火炮,以加強戰鬥力。 由於時間短,在西北生產地數量不是很多,有一百來門。 為了加強博爾忽的攻擊力,忽必烈特旨把火炮和手擲式鑄鐵炸彈撥給他使用,這就是博爾忽寄予厚望的兩種新式武器。
郭侃敗歸,好好地檢討一番,以最實事求是的態度認真總結,對李雋實施過的斬首行動大加讚賞,直言不諱地向忽必烈說“這種行動與兵法相合,有了火炮這種利器,斬首行動就更容易成功,不失為我軍研究的一個課題。 ”
中國古代兵法就有“摧其堅,奪其魄,龍戰於野,其道窮也”的說法,李雋在臨安採取的斬首行動和古代兵法相符,這一點沒錯。 臨安解圍戰,李雋就用十門火炮猛轟伯顏,雖然沒有炸死他,也是重創了伯顏,打亂了蒙古軍隊的指揮系統,為宋軍的這一戰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博爾忽和李雋鬥嘴輸得不成樣子,不僅沒有贏,還給李雋陣前示威,當場斬殺蒙古斥候,給蒙古軍隊帶來巨大地震憾效果。 博爾忽決定來個斬首行動,用火炮把李雋炸死,那樣地話,好處之大大到難以想象的地步。 蒙哥之死使得蒙古人侵宋戰爭暫時終止了多年,直到忽必烈穩定了汗位才再次發動滅宋戰爭。
李雋是南宋地靈魂,要是沒有了李雋,可以想象得南宋會是什麼樣子。 至於繼位者,根本就不可能如李雋一般神勇。 至少他們目前還不可能,因為他們還是小孩子。 如此一來,蒙古大軍就可以趁此有利時機,再次兵臨臨安。
火炮雖然笨重,移動不便,畢竟是攻城的利器,博爾忽非常高興擁有這樣地利器。 雖然他的行軍路線上有很多山道。 更是不利於火炮推進,他還是決定帶上火炮。
想著即將到手的奇功。 博爾忽眼裡都冒出美妙的小星星了,一個勁地在心裡讚揚自己有先見之明,帶上火炮,一來就派上大用場,大手一揮,喝道:“預備!放!”炮手點燃引信,上百發炮彈划著曲線。 好象一張大網一樣向李雋罩去。
博爾忽的打算很好,可惜的是,他的對手是李雋,是這個世界炮戰地老祖宗,他用火炮來攻擊李雋,真的是班門弄斧,註定不會成功。
按照蒙古人慣有地作戰風格,博爾忽退回本陣。 蒙古騎兵馬上就要發起衝鋒,製造混亂,把恐懼留給對手。 奇怪的是博爾忽回到本陣,蒙古軍隊並沒有馬上發起衝鋒,好象在等待什麼事情。
要是換一個人,說不定就忽略了這短暫的反常現象。 讓博爾忽美夢不能成真的是,發現這一反常的是擁有敏銳洞察力的李雋,感覺到危險的氣息,馬上要附近地宋軍散開。李雋剛把命令傳下去,一團火光出現,一片火網罩了過來。
“原來博爾忽是想用火炮來對付我,只是不知道他這個學生學到我這個老師幾成本領。 ”李雋在心裡如是想,喝道:“快點散開。 ”一拉馬韁,飛馳而去。
對於宋軍來說,火炮是他們的利器。 是他們的最愛。 對火炮很是瞭解,自然知道該如何應付。 就是李雋不說也知道跑,呼啦一下子,全跑開了。 等到炮彈著地時,當地已經沒有人了,一陣爆炸過後,多了上百個彈坑而已。
蒙古歷史上首輪炮戰取得的唯一戰果,就是上百個彈坑,忽必烈要是知道了,不知道會作何想法?
“博爾忽這個學生上課肯定在開小差,連個火炮都打不好。 ”李雋在心裡幫博爾忽這個戰績太差的學生找原因,喝道:“朱瑞,博爾忽已經表演過了,他的戰果為零,你好好露兩手,讓他瞧瞧,火炮該怎麼打。 ”
李雋再一次展示了面對蒙古百萬大軍笑談自若的膽色,在這種時候居然把話說得這麼幽默,讓原本有些驚詫計程車卒安下心來。
火炮一直是宋軍在用,蒙古軍隊還沒有用過,乍一出現,在宋軍心裡還是會產生震憾力。 戰爭就是這樣,都在戰爭中相互學習,技術裝備落後地一方慢慢就會學到先進的技術,也許時間會很長,畢竟他們會學到,會進步。 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熟悉戰史的朋友們肯定會贊同這一說法,我也就不多說了。
朱瑞祥明白李雋的意思,是要他放開手腳,狠狠地打,說聲接旨,對炮手吼道:“打起你們的精氣神,把炮打好了。 目標:韃子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