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部分

宋兩軍展開近身肉搏戰,一場血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對於蒙古軍隊來說,在廣闊的松藩草原上大戰,騎兵優勢可以得到完全的發揮,衝鋒砍殺射箭這些傳統強勢技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要是在以往的話,蒙古騎兵如此發揮,宋軍早已抵擋不住了,潰不成軍了。 博爾忽非常驚奇地發現,現在宋軍士氣高昂,砍殺起來無懼無畏,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兇險,好象他們的對手不是曾經令他們聞風喪膽的可怕蒙古精銳騎兵,而是一群作惡多端的土匪,讓人痛恨。

這還不是讓他最吃驚的,最讓博爾忽吃驚地是,宋軍地砍殺非常不錯,特別是在手擲式鑄鐵炸彈的使用上,更是讓他眼界大開,歎為觀止。 比如說宋軍要扔手擲式鑄鐵炸彈,就會有幾個同伴掩護,給他爭取到足夠地安全度,讓他把炸彈扔到最有利的地位,炸死威脅最大的敵人。 一個宋軍扔完了,換下一個,其他的同伴給他掩護,讓他完成相同的過程。

蒙古軍隊的配合就沒有宋軍那樣完美,一個士卒要扔炸彈的話,其他的同伴不是不提供掩護,而是很難提供到足夠的掩護,蒙古士卒很難把炸彈扔到最需要扔的地方。

這不用奇怪,宋軍使用炸彈的次數多了去了,經驗豐富,早就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戰術,相互之間進行配合支援。 蒙古軍隊還是草創時期,還沒有經歷過實戰的檢驗,也就是說需要磨合,還需要時間。

“完美無缺!”博爾忽以軍事家的眼光讚美宋軍的表現。

李雋笑對身邊的朱瑞祥道:“將士們打得不錯,氣勢如虹!這樣的硬仗要多打,對我們的提高會很有益處。 一支真正優秀的軍隊不僅僅要有先進的裝備,還要有能夠打硬仗的硬朗作風。 這樣的硬仗打個幾十場下來,我軍的戰鬥力就會提高一大截。 ”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五十六章 圍殲博爾忽(下)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五十六章 圍殲博爾忽(下)

(按:有朋友提出說戰爭場面一樣,沒什麼新意,並非我不想改變,而是目前的裝備就是這樣,在同樣的軍事理論指導下,戰爭場面的確難有改變,我相信熟悉戰史的朋友們會認可這點。 在北伐中原時,技術兵器的出現,戰爭場面會大為改變。 )

蒙宋兩軍各有優劣,蒙古軍隊勝在騎兵多,在松藩草原上騎兵的優勢得到完全的發揮,可以不斷髮起衝鋒。 宋軍的優勢在於士氣高昂,銳不可擋,擁有先進的裝備,經過實戰檢驗的火器配合戰術,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硬仗,針尖對上麥芒,不是短時間分得出勝負。

李雋並非不知道蒙古軍隊和宋軍的優勢,而是特地安排一場硬仗給宋軍打。 李雋非常清楚地知道,還有大量的國土沒有收復,要收復這些國土當然是要靠真刀真槍來打,其中肯定會有很多硬仗。 別的不說,蒙古軍隊的怯薛兵團和五衛禁軍這些精銳到現在還沒有遭到象樣的損失,要是和這樣的精銳中的精銳對上了,宋軍不能打硬仗的話,憑著宋軍的優勢還是可以贏下來,但會贏得很是艱苦。

自從李雋統帥宋軍開始,宋軍的變化有目共睹,但是這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宋軍沒有打過硬仗。 臨安保衛戰靠的是堅固的城牆和一系列先進的武器才守住臨安,援軍到來後前後夾擊,大敗蒙古軍隊。 對於郭侃軍隊,就更不用說了。 要不是李雋設計了郭侃,挖了不計其數的戰壕,把郭侃地大軍圍困住,讓他的騎兵發揮不出威力,勝負之數真的很難說。

光復淮東淮西四川這些地方,宋軍取勝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出奇兵,特別是解晉的騎兵部隊長途奔襲。 打了蒙古人一個措手不及,讓他們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縱觀宋軍這一年多來地作戰。 取勝的法寶可以概括為:兵力優勢,先進地武器,先進的軍事理論,先進的技戰術,出奇用兵,妙算蒙古人。

打了這麼多的勝仗,就是沒有打過幾次硬仗。 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李雋決定把博爾忽當作試金石,打一場硬仗,以此來檢驗宋軍的戰鬥力。

蒙古騎兵是蒙古軍隊的利刃,無堅不摧,在博爾忽的記憶中,只要投入騎兵,必然會給宋軍帶來巨大地威脅。 無休無止地製造混亂,把恐懼留給宋軍,直至宋軍崩潰。 然而,這一法則在今天卻失效了,宋軍對蒙古騎兵並不害怕,不僅不怕。 反而是迎著蒙古騎兵衝上去,好象蒙古騎兵不是讓人談之色變的虎狼之師,而是香餑餑,他們則是餓夫似的。 遠了就扔炸彈,近了就肉搏,或是砍馬腿,或是砍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