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得到的,而是意外得到的。
歷史規律表明,要想在一場大戰中贏下來,取得地不僅僅是軍事上地勝利,還要有內政方面的勝利,方能長治久安。 南宋積弊之重,千古之下未有更甚者,就算李雋北伐成功,把大片大片地河山光復,在內政未修的情況,南宋能不能治理好,能不能管理好這些失地,就很難說了。
歷史上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就是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大帝主導的羅馬統一戰爭,東羅馬帝國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重新徵服了西羅馬帝國,統一了羅馬帝國,由於諸多方面的原因最終導致了失敗,東西羅馬帝國又重新出現。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查士丁尼大帝沒有在內政方面有所建樹,要不然的話,由他主導的羅馬統一戰爭將會寫下輝煌的篇章。
現在地情況與此頗為相似,南宋是出了名的“三冗”。 冗官冗員冗兵,冗兵在李雋的整頓下基本上得到解決。 由於形勢的極度危險,李雋的把大量精力投入了戰爭,處理軍隊中的問題,內政方面還沒有動過,要想憑藉南宋極度低下的行政效率來支撐北伐這樣大規模地戰爭的話,以及大規模重建。 真有點天方夜譚地味道。
李雋之所以決定北伐,是因為謝道清之死在他的心頭埋下子一根刺。 他想的是在自己引咎退位之前造成一個好的形勢,讓繼位者不得不走下去,不得不把光復大業進行到底。 現在,謝道清這根刺已經拔去了,李雋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這些天重新審視南宋的形勢,才發現其中的問題。
有一條歷史規律:只有高效率地政府才能滿足大規模的戰爭需要。 秦始皇發動的統一戰爭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當時的秦國雖然為儒家所指責,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秦國政府機構的效率是非常的高,政令可以很快地下達,很好地給執行。
經過這幾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