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0部分

道長請講,道長但有所命,張珏無不樂從。 ”

“張將軍言重了。 ”清風子知道張珏是想聽聽他的意見,一者固然是清風子算無遺策,再者張珏也是個謙遜的人。 在做出決定前想廣泛聽取眾人的意見,也就不推辭了,道:“貧道以為,我們要做三件事,一是馬上向東推進,直去汴京。 與廖將軍他們會師。 二是派出一支軍隊,追擊殘部。 三是採取措施,安定這裡地老百姓。 ”

張珏撫掌稱妙,道:“皇上曾言道長是當今的太公,果是不凡。 道長之言讓張珏茅塞頓開,就這麼辦。 ”

清風子地三策,的確是現在最緊要之事,眾人也是無異言,道:“張將軍下令吧。 ”

張珏知道這三件事一刻也擔擱不得,也不客套。 道:“請解晉軍馬上出發。 直去汴京。 ”

“遵令!”解晉領命。

柳河子請命道:“這追擊殘部一事,還是讓我去吧。 ”

現在。 汴京光復在即,這是一件歷史性的大事件,誰都想去汴京,去參與這一歷史性的盛會,而柳河子卻請命追擊殘部,這就不僅僅是公忠體國之心所能說明的了,還要有很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做到,張珏很是感動,道:“柳將軍高義,張珏感佩。 可這事……”

柳河子知道他後面要說什麼,打斷他的話頭,道:“張將軍請放心,為國盡忠,在哪裡都一樣,不一定只有汴京。 能去汴京固然,能參與汴京光復地盛會是人生一大樂事,可追擊一事也要人去做,我願意去,張將軍不用多慮。 ”

“柳將軍高義!”眾人齊聲讚歎。

張珏點頭道:“既如此,追擊殘部之事就有勞柳將軍了。 這安定民心一事,非道長莫屬了。 我們都是粗人,領兵打仗還湊合,可說到安定百姓,就有點不順手了,這事還請道長多費心力了。 ”

他這話可是大實話:一員良將往往不是一位治國之才,這點已經為無數的歷史事實證明。

象李廷芝那樣既懂得軍事,又有治國之才的文武雙全之人不是沒有,是不多。 人要有自知之明,可好多人卻沒有自知之明,以為老子能打仗,自然會治國,其實大謬不然。 正是從這點考慮,實現光武中興的光武帝劉秀在完成國家的統一後,採取措施“退功臣,進文吏”,意思就是把那些武將的兵權給解除了,要他們從重要職位上退下來,啟用一大批具有治國之才的人來治理國家,沒多久就成就了“光武中興”這一難得的盛世。

當然,他並不是把所有地武將都退下來了,“雲臺二十八將”只有四個留下來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吳漢了。 吳漢兢兢業業,“吳漢不離公門”的故事傳為千古佳話。

後人多有譏評者,說光武帝如此做是因為他無情。 有高見的人卻認為光武帝這是為了“全君臣之義”,因為把將領的兵權解除了,他們不會侍功而驕,從而違法亂紀,最終導致不得不殺,如此一來就有乖君臣之義。

其實不然,光武帝劉秀之所以如此做,正是考慮到文武難並具,有軍事才幹的人不一定具有治國之才,有治國之才地人不一定有軍事才幹,只是根據不同時期的需要,採取不同的措施而已。 對於全君臣之義,只不過是副產品。

光武帝劉秀雖然把功臣退下來,卻沒有忘記他們,而是把他們的功勞記在心裡。 每當外國有所貢獻,有好東西送來,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些功臣,而不是文吏,會把好東西賞賜給這些功臣。 他的做法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異數,頗有可稱道處。

張珏能直言若此,說明他不僅有自知之明,還有寬廣的胸懷,清風子很是讚歎道:“張將軍坦蕩蕩,貧道感佩。 張將軍儘管放心,貧道自會處理。 ”

清風子如此說,當然是答應下來了。 在他們這些人中,只有清風子是文武全才,能文能武,有他處理民事,問題就不復存在了,眾人無不是大喜,道:“有勞道長了。 ”

“我們就一起向東推進,準備與廖將軍會師汴京。 ”張珏很是憧憬地道。

清風子點頭道:“嗯,不錯,是該會師汴京的時候了。 以貧道想來,杜將軍他們也快到了。 我們的行動要快點,不然就落到他們後面去了。 ”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十六章 王師已定中原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十六章 王師已定中原

一條條明亮的弧線出現在空中,拖著長長的尾焰,交織成一張密集的火網,罩向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