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0部分

知道,我們發射了魚雷!”尤里西奇後來回憶道。

很顯然,尤里西奇的想法是朝著日艦可能佔據的陣位發射魚雷,迫使敵人不能佔據那個位置,順帶著能打亂一下敵人的節奏,這可以為友艦爭取更多的時間。

作為一款防空型驅逐艦,果敢號只有一座五聯裝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紅海軍的5339魚雷(53代表口徑533毫米,39是研製的年份),這種蒸汽瓦斯魚雷效能還湊合,51節時最大射程是4000米,39節時最大射程是8000米,34節時最大射程10000米。

當時,日艦和果敢號的距離在7500米左右,按道理說他應該選擇39節航速這一檔。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尤里西奇選擇的是34節這一檔。為什麼他要這麼做呢?

按照常規的理念,在有效射程內自然是速度越快越好,那樣留給敵人的反應時間就少,容易擊中目標。而現在尤里西奇卻選擇了反其道而行之,這不是瞎搞嗎?

請注意,這並不是瞎搞,而是有原因的,原因在於最新型的5339魚雷安裝了一套比較先進的“自動控制系統”。請注意,我說的是自動控制系統,而不是自導系統。雖然聲導魚雷很快就要投入戰場了,但當時的蘇聯真沒有!

這種所謂的自動控制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介紹一下吧,一般的直航魚雷攻擊目標的方式很簡單,設定好航速和深度以及離散角,發射後直接奔著目標衝過去,擊中了算運氣好,打不中也正常。

但是有自動控制系統的魚雷攻擊模式跟普通的直航魚雷不同,普通直航雷就是一錘子買賣,打不中就歇菜。但是有自動控制系統的魚雷卻可是設定折返點——所謂的折返點就是這枚魚雷航行到規定的路程時就開始轉向(角度可控,可以是原路折返,也可以是其他的角度,就看發射之前怎麼設定了)。這種帶有自動控制系統的魚雷在第一次攻擊沒有擊中目標之後,就會按照發射前設定的折返角度轉身發動對目標的第二次攻擊。甚至如果控制系統夠先進魚雷的航程也夠大,還可以設定多個折返點,讓魚雷多幾次攻擊機會。

這樣的魚雷無疑比一錘子買賣的直航雷高大上了不少,在二戰中也屬於黑科技之類的玩意,比如德國人在G7系列魚雷中就應用了這方面的技術(也就是所謂的FAT和LUT系統)。透過發射前的設定,這種魚雷可以在走Z字形多次攻擊目標(主要用來攻擊船隊)。而且和後面的聲導魚雷相比,自控魚雷技術要求低很多,在二戰後德國的黑科技就被戰勝國瓜分了,蘇聯也用來改進了當時其主力魚雷5339,後來出口了相關技術給土。共,土。共的魚1(5339的復刻版)也有這樣的能力。

當然,這個時空有某仙人在,這種不算黑科技的黑科技自然是能早點用就早點用,所以5339魚雷定型之初就有了自控裝置,可以在海面上越快的穿越了。

所以尤里西奇的選擇就很合理了,現在只有他一條驅逐艦發起攻擊,而且一波也就是五枚魚雷。五枚魚雷攻擊一個目標都實屬湊合,為了給敵人多找點麻煩,就需要這五枚魚雷多在海面上走幾圈了。所以選擇一個較低的航速,但是獲得最大射程就很有必要了。

不過實話實說,蘇聯的蒸汽瓦斯魚雷航跡還是比較明顯的,攻擊隱蔽性比較差,而日本人又專門點了夜戰技能,所以發現這批魚雷問題並不是特別大。

簡單介紹一下蒸汽瓦斯魚雷吧,因為很多同志總是望文生義,以為這是一種以蒸汽瓦斯作為燃料的魚雷。嘖,只能說這真心是錯得離譜。

從頭說起吧,最早的魚雷其動力是壓縮空氣,這種魚雷也叫冷機魚雷,也就是說這種魚雷的動力就是靠壓縮空氣驅動螺旋槳,當氣瓶裡的壓縮空氣消耗完了,魚雷也就停了。所以早期魚雷的射程相當的可憐(幾百米)。這種魚雷實際上只利用了工質的位能。

後來,工程師將壓縮空氣和燃料(通常是酒精或者煤油)充入燃燒室燃燒,再用高溫氣體去驅動發動機做功,這就是所謂熱動力魚雷。

熱動力魚雷雖然航速和射程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是燃氣的溫度相當的高,容易損壞發動機或者燃燒室。於是工程師就採取整機浸水來降溫,不過這樣一來熱效率卻降低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程師又採用了新辦法,那就是往燃燒室裡噴水。而這些噴入燃燒室的水在高溫作用下蒸汽化,當魚雷的速度越來越快航程越來越遠時,也要求更多的水噴入燃燒室降溫,甚至這些噴入的水比燃料還要多,而使用這種降溫模式的魚雷就是所謂的“蒸汽瓦斯”魚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