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5部分

也等於是給第一島鏈鑿了口子,再考慮到南邊的臺灣已經在碗裡了,未來紅海軍直面大洋問題不是特別大。在這種情況下見好就收才是上策。

一番討論之後,北海道最終被擺在了蘇聯的砧板上,由紅海軍太平洋艦隊護衛著的登陸編隊一路晃晃悠悠的穿越對馬海峽,直撲北海道。自然的,這樣的軍事行動肯定瞞不過美國的偵察機,對於蘇聯的舉動美國人自然要發問。而蘇聯的答覆是:“返回符拉迪沃斯託克!”

這個解釋美國人自然是不相信,實際上美國人也不難猜測出蘇聯的想法,無非是在日本分一杯羹唄。從蘇聯現在的行動看,這是準備對北海道下手了?

理想狀態下,美國自然想獨霸日本,所以之前杜魯門給蔣某人寫了信,明確要求華夏放棄在日本駐軍。為了讓蔣某人鬆口,杜魯門是批准了新一批對刮民黨的援助。當然蔣某人也很上路,根本就對駐軍日本沒有絲毫興趣,他老人家現在********的忙著搶地盤和打內戰,哪裡顧得上什麼日本。

解決掉了華夏這個小麻煩之後,美國人就基本只剩下了蘇聯這個大麻煩,蘇聯是很不好打發的。一旦蘇聯鐵了心的要在日本搶一塊地盤,那美國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所以在發現蘇聯對北海道有企圖之後,美國人做了兩手準備,一個外交努力,希望做通蘇聯的工作,讓北極熊老實。但是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以蘇聯現在的優勢,完全可以無視美國的外交努力。第二手準備自然是軍事上的,如果美軍能夠快點搶佔北海道,自然的也就沒有蘇聯什麼事兒了。

這麼說吧,幾乎是在同時,蘇聯紅軍和美國大兵在函館和札幌登陸,然後雙方在渡島半島碰面了。大家是一起大眼瞪小眼,形成了對峙狀態。

當然,這種對峙狀態對美國是不利的,他們必須向北進發,這才能搞定整個北海道,而蘇聯紅軍不同,放下一部分部隊同美國人對峙,其餘的部隊就可以跑馬圈地了。

很顯然,美國人吃虧了,而且想找補回來也是不容易,本州島上的一眾核廢墟和傷員還等著他呢,補給線又拉得相當的長,這時候感到有些後繼乏力。蘇聯那邊則不同,出了北海道沒多遠就是海參崴,補給完全不是問題。此消彼長之下,北海道除了渡島半島暫時還在美國的控制當中,其他都已經姓了蘇。

不過這個結果蘇聯也不滿意,北海道最重要的也就是一條津輕海峽最有意義。而控制了渡島半島的美軍實際上也等於是控制了這條海峽。沒有這條津輕海峽北海道也就沒太多意義了。

而這就輪到蘇聯方面困難了,對於渡島半島上的美軍,你又不能真的動手開打將他們趕跑,畢竟大家暫時還掛著盟國的招牌,還要講點國際影響。但是不打,美國人會輕易的就範?會肯乖乖的離開?

很顯然,這也是做夢嘛!

於是乎事情又陷入了僵局,在這個問題上蘇聯和美國有得扯皮,只不過暫時雙方都選擇了隱忍不發而已。

先將日本的問題暫且放在一邊,讓我們回過頭來看土耳其,阿貝爾抵達土耳其之後,立刻繼續做古德隆的工作,讓納粹餘孽們儘快的前往這個近東國家,說這裡十分安全,而且還可以很容易的出逃。

事實是這樣嗎?表面上看是如此,因為蘇聯故意裝看不見,所以納粹在土耳其的活動時完全不受限制的,不說想幹啥就幹啥,總之還是比較自由的。這就讓納粹們產生了一種幻覺,以為土耳其真的很安全,所以他們放心大膽的呼朋喚友以及將部分財產轉移到了土耳其,準備利用土耳其作為跳板逃亡南美洲。

一時間土耳其的大城市裡廣泛活躍著納粹們的身影,以至於美國人都有所耳聞了。而此時的土耳其擺在保持著名義上的中立,這就讓盟國很有意見了。

杜魯門很快就點了土耳其的名,要求他儘快的轉移立場站在盟國這一邊。不久丘吉爾也開始喊話,意思也大體相同。至於土耳其政府,隨著德國日漸的日暮西山,親德國的勢力也被漸漸壓制,就在杜魯門和丘吉爾喊話之後,土耳其就開始同英美進行暗中的接觸。

土耳其自然知道自己的地位很微妙,如果不是有黑海海峽的存在,像英美這樣的大流氓恐怕都不願意瞧他一眼。土耳其存在的價值就是擁有黑海海峽作為籌碼,只要英美還想要將紅海軍封鎖在黑海里,土耳其就很重要。

所以看到德國人快不行了之後,土耳其的意思也很簡單,那就是希望保證土耳其已經獲得的國家利益不受損失,具體點來說就是保證黑海海峽依然屬於土耳其。只要能夠滿足這一點,他們是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