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8部分

滿油滿彈的戰機以更快的速度升空作戰。這在關鍵時刻是相當的理想。

但是這種蒸汽彈射器也有問題,汽缸和活塞之間的開口和縫隙不管怎麼樣都會洩露蒸汽,而這些水蒸氣遇冷之後會很快凝結。也許在中低緯度和溫帶使用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在高緯度的寒帶,這真心是有些要命。這些凝結在甲板上的冰塊是戰機的天敵,一不留神就會釀造機毀人亡的重大事故。

一開始海軍內部是不太同意給航母裝備蒸汽彈射器的,不光是因為上述蒸汽洩漏的問題。更關鍵的是,這些蒸汽彈射器重量大,維護麻煩,而且造價頗高。在蘇霍伊看來,這些蒸汽彈射器根本就是華而不實的廢物,哪怕沒有它們,戰機也能輕鬆的在甲板上起飛,而且就算是需要照顧某些緊急起飛的狀態,現在更加成熟和可靠的液壓彈射器也更好用。

不過這一切在某仙人那裡根本說不通,某人固執要求必須立刻研發和裝備蒸汽彈射器,並且將其優先順序放得頗高。在列寧格勒級航母的中期改裝中,蒸汽彈射器就是重點裝置。

在這次中期改造中,列寧格勒級航空母艦不光是裝備蒸汽彈射器,還進行了相當激進的全面改造,這麼說吧,整艘戰艦被改得面目全非。具體的改造工程有:將原本的舷內升降機改為舷外升降機,在艦橋的前後兩端,各設定一臺最大起重能力為二十噸的升降機。

對這樣的改造蘇霍伊也是不滿意的,他覺得舷內升降機用得好好的,根本就不需要改,而且在北冰洋和北大西洋惡劣氣候下,舷內升降機也比舷外升降機好用。這種改造根本就是莫名其妙麼!

不光是升降機改了,甲板也從直通式改為了帶斜角甲板的直通甲板。左舷增加了一段外飄的甲板,右舷也增加了部分配重。這段8度的斜角甲板蘇霍伊同樣也不喜歡,他認為這讓航母變得很醜,同時認為其意義不大。

不過他的反對依然是然並卵,某仙人硬是將同時起飛和降落戰機當成必備的功能寫入了航母的發展規劃。今後所有的航母都必須裝備斜角甲板,比如說正在建造中的42型航空母艦,斜角甲板更大,達到了14度。

唯一讓蘇霍伊趕到高興的裝置,那就是中央光電裝置研究局研發的光學助降裝置,這種名曰菲涅爾透鏡的光學助降裝置讓飛行員在航母上的降落變得更加容易,讓起降階段的事故率降低了10個百分點。

經過這一番改造之後,列寧格勒級航空母艦的最大排水量接近五萬噸,最大航速30節,最大載機量84架(不算吊掛在機庫頂端的備份機,約12架)。其中雅克3K戰鬥機36架,Ro2多用途攻擊機36架,Ro3多用途攻擊機12架。

可以看出,紅海軍的航空母艦上戰鬥機的配置比例相對較高,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說明,紅海軍很重視海上防空,這和當時主流的配置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不管是美國還是日本,那時更加重視攻擊機的數量,戰鬥機數量較少。

按照紅海軍的標準作戰程度,航程更大速度更快的Ro3一般承擔偵察任務,而Ro2則承擔打擊任務。這一次也不例外,四艘列寧格勒航空母艦哪怕是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也彈射了8架Ro3起飛偵察。

“這也就是彈射器唯一的好處了,”蘇霍伊嘆了口氣,說道:“有牽引和軌道固定的他們,在大風大浪下還能發揮作用,就是太貴也太笨重了!”

庫茲涅佐夫聳了聳肩,對於技術性問題,他暫時沒有興趣,他更有興趣的是戰術性問題:“你覺得德國人現在會在哪裡埋伏戈爾什科夫的艦隊?”(未完待續。)

304遭遇

“你覺得德國人會在哪裡埋伏戈爾什科夫的艦隊?”

這個問題說容易也容易,因為戈爾什科夫的航線基本上是死的,從摩爾曼斯克到斯卡帕灣就那麼兩條航線,德國人伏擊的區域就定死了。但是說不好猜也真的不好猜,因為海洋太大了,哪怕是德國人的選擇不多,但是那一片海域也足夠大,想要在那一片區域裡找到德國艦隊並不是一件容易事,畢竟現在這個年月機載雷達又不普及,也沒有預警機,也算是大海撈針吧!

“我猜不出來,也不想猜!”蘇霍伊冷冷的回答道,“我現在只希望那邊的天氣能好一些,否則,接下來我們的麻煩就大了!”

這是實話,惡劣的天氣必然影響視野,偵察機漏掉海上的目標這一點兒都不奇怪,甚至當天氣惡劣到一定程度時,偵察機就是瞎子了。

庫茲涅佐夫也知道這個道理,他一直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不過這個問題想了也白想,因為這得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