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5部分

彼得羅夫斯基的判斷基本沒有問題,因為德軍確實不太重視他,在東線戰場,別說三千多人,三萬多人都是毛毛雨,在這條漫長的戰線上,一開始就有接近一千萬軍隊在搏殺,巔峰時期接近兩千萬,一個師,一個軍,甚至一個集團軍都不算什麼。

彼得羅夫斯基這僅僅一個團,能造成的危害實在有限,對於中央集團軍群來說,明斯克和莫斯科才是目標,像彼得羅夫斯基這樣的小蝦米,根本就顧不上。

第三坦克叢集在拔掉上馬烏基尼亞最後的釘子之後,終於可以暢通無阻的向比亞韋斯托克挺進。之前他們的先頭部隊已經追上了紅軍主力的尾巴,一場規模不算大的戰鬥之後,他們輕易的佔領了比亞韋斯托克。

此時博克已經圈定好了接下來的目標,其中第三坦克叢集將攻佔格羅德諾,沿著鐵路線嚮明斯克方向進攻,如果遇到的阻力不是特別大,也可以派遣一部分部隊向立陶宛進攻,如果能佔領立陶宛那是最好不過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北方集團軍群之前的戰鬥很不順利,在東普魯士陷入了泥潭一樣的拔點作戰,猶太人仗著有蘇聯源源不斷的軍事援助,打得是相當的頑強,幾乎已經把北方集團軍群消耗得差不多了。

如果中央集團軍群能佔領立陶宛,就可以切斷東普魯士同蘇聯之間的聯絡,沒有了蘇聯的支援,東普魯士的猶太人能堅持幾天?

當然,這一切是建立在一切順利的基礎上的,如果進入白俄羅斯之後蘇軍的抵抗激烈,那麼博克就會果斷的放棄攻打立陶宛,先搞定明斯克才是重中之重。

與此同時,在莫斯科,軍委也是悄然的鬆了口氣,由於近衛第一機械化軍足夠給力,讓紅軍的主力得以安然的撤退,截止到9月10日,絕大部分紅軍已經退到了格羅德諾和沃爾科維斯克一線,已經擺脫了德軍糾纏。

不過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問題,軍委又出現了分歧,一種意見認為,紅軍已經從最危險的境地脫身了,現在有時間在格羅德諾、沃爾科維斯克和佈列斯特一線構築防線,完全可以在這裡擋住德軍。

而另一種意見則認為,紅軍主力停留在格羅德諾、沃爾科維斯克和佈列斯特一線是很危險的,撤退中的紅軍主力是比較混亂的,而且也僅僅是初步脫離了同德軍的糾纏,一旦停下來,德軍將很快追上來,根本就不可能有多少構築防線的時間,到時候之前阻擊部隊做出的巨大犧牲又白搭了。

這種意見還認為,就算有足夠的時間在格羅德諾、沃爾科維斯克和佈列斯特一線構築防線,紅軍也不能過多的停留,因為在西線戰場上,德軍透過前一段的作戰已經建立起了相對性的優勢,以紅軍此時在西線的兵力配置,不足以抵禦德軍的攻擊。

要想穩固戰線不可避免的需要中央方面軍跟進增援,而現在中央方面軍的主力還在從大盧基、斯摩稜斯克一線趕往明斯克的途中,僅僅依靠前線現有的部隊,根本就擋不住德軍的新一輪進攻,到時候又得打成添油戰,白白浪費了紅軍的有生力量。

持有後一種意見的以李曉峰和伏龍芝為代表,而持有前一種意見的則以斯維爾德洛夫、托洛茨基和圖哈切夫斯基為首。可能有同志要說,難道圖帥又抽風了?

憑良心說,這回真不是圖哈切夫斯基抽風,經過前一段的打擊,圖哈切夫斯基也知道,想要靠西線現有的部隊穩固戰線是痴人說夢,僅僅從軍事角度出發,他也支援後一種意見,認為最保險和安全的做法是繼續大踏步的撤退。最好是同時嚴格地堅壁清野,拉長德軍的戰線,只要堅持到10月份,基本就可以將戰爭拖入消耗戰和持久戰的軌道,而這對蘇聯是有利的。

那為什麼圖哈切夫斯基還要支援第一種意見呢?還是那句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從軍事角度說,大踏步撤退時合理的,但是從政治角度說,這就是相當的不合理了。

不管是托洛茨基還是斯維爾德洛夫都不喜歡看到紅軍一槍不發就放棄格羅德諾、沃爾科維斯克和佈列斯特一線的國土,這麼搞壓力會非常大,會有人說:“托洛茨基。斯維爾德洛夫,你丫的都是嘴炮,口裡喊著保家衛國絕不讓敵人佔領一寸國土的口號,實際上卻倉皇逃跑,拱手將大片河山送給敵人,這就是賣國,你們倆就是賣國賊!”

這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想到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同胞要接受納粹的奴役,這兩位也不忍心,他們始終有種幻想——認為德軍經過這一輪狂攻,也累了,也該歇歇了,而紅軍在本土作戰,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怎麼就不能穩固防線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