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相當的高漲,踴躍投票支援戴高樂修憲。很快一部符合戴高樂願望的法國新憲法就誕生了,戴高樂也從內閣的臨時執政。變成了真正的大總統。
法國政局的變化一開始並沒有引起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的注意,因為法國政局這幾年總是在變,變來變去大家也就習慣了,而且戴高樂也是老朋友了,雖然這個人有點不太好打交道,但總歸是自己人。
所以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也就是“靜觀其變”了,並沒有過的的干涉,只不過很快他們就對這個做法感到後悔了。原因很簡單,大權獨攬的戴高樂上臺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北約開刀。他嚴厲地批評美國在法國的駐軍,嚴厲地抨擊北約的集體安全策略。總而言之就是對北約的各種不滿和不高興。
一開始也沒什麼,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認為這是戴高樂故作姿態,就是做給選民看的,好標榜他是個真正維護法國獨立和自主的領導人。這種手段在政壇上實在是太常見了,就是典型的只說不做,俗稱為嘴炮。
但是戴高樂這一次真不是嘴炮,他是來真的,他也確實是不喜歡美國大兵,這幫“幫助”法國抵抗邪惡蘇聯的大頭兵對他的民族自豪感是一種摧殘!所以他是真的想要趕走這些美國人。
不久之後,戴高樂宣稱法國人足以維護法國的安全,他強硬的拒絕延長美國駐軍在法國基地的租期,要求美國人必須在1955年年底前撤出法國。
終於,艾森豪威爾感到緊張了,他立刻跟戴高樂通話,要求這位新任法國總統改變主意。但是戴高樂決定了的事情什麼時候會改變?他堅定地拒絕了艾森豪威爾的要求,並且在通話之後再次宣佈:“北約盟軍司令部應該馬上從法國搬走,法國人民不喜歡這個司令部,而且該司令部的實際作用也是值得懷疑的。”
剛剛上臺的戴高樂連續給了英美兩計悶棍,讓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是目瞪口呆,他們完全不明白這個高個子法國佬究竟想要做什麼?你就不怕美國中斷經濟援助,就不怕蘇聯打過來嗎?
嘿嘿,戴高樂還真的不怕!
首先,法國的經濟已經走出了最疲軟的那一段時間,現在實際上屬於法國經濟的上升期,眼下雖然不是特別令人滿意,但未來的發展還是比較樂觀的。更何況之前錢緊的很重要原因就是在殖民地消耗了大量的軍費,而戴高樂別看名義上答應了軍方中的鐵桿殖民份子強硬的收拾殖民地的刁民,但實際上戴高樂只准備收手的,不管是摩洛哥、阿爾及利亞還是突尼西亞對法國來說都不是根本,沒有必要在那裡浪費太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而且擺脫美國經濟的援助還有別樣的好處,之前美國人答應給援助的硬性條件就是法國向美國開放市場。等於是法國用自己國內的市場換了點救命的錢。
如今命雖然是保住了,但是美國商品也將法國本土的企業衝擊得七七八八,這讓法國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是一肚子的火氣。如果撕毀經濟援助協議,將美國商品趕出法國市場,對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來說,這是好事,這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好的收入,而這必然會帶來大量的選票。
對政客來說沒有什麼比選票更加重要了,至於得罪美國?戴高樂之前就跟美國人的關係不怎麼樣,得罪也就得罪了,別的政客擔心他是一點兒也不擔心。
而且因為跟美國在經濟上劃清了界限,讓法國商品還得以進入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集團,法國完全可以放棄追隨英美的經濟封鎖政策,可以向廣闊的中東歐市場進發。這又是利好!
其次,因為緩和了同社會主義陣營的關係,法國和蘇聯之間的關係必然不會繼續劍拔弩張,完全可以裁撤一部分軍隊,這裡可以節省出大量的費用。完全可以拿來投資給軍工企業,幫助被二戰折騰得奄奄一息的法國軍工走出困境。
可以想象有如此多的利好,戴高樂要是還不做,那真心就是大傻瓜了。所以他是毅然決然的出手趕走了北約的總司令部,實際上這還是第一步,在戴高樂看來現在這個北約實際上就是美國用來控制歐洲和奴役歐洲的工具。法國始終是追求獨立和自主的,而在北約這個框架內法國不過是一個小角色,就是用來消耗蘇聯的炮灰。戴高樂可不相信當蘇聯的核彈真的扔在法國頭上的時候,美國人會全力跟蘇聯硬拼,法國要想贏得真正的核安全,那還得靠自己。
總而言之,戴高樂是鐵了心的跟美國和北約劃清界限,他將分成幾步來實現這個目標,第一步就是趕走北約總司令部,第二步是加快本國核武器的研發,爭取儘早掌握原子彈的製造技術,第三步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