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不過羅斯福不說竟然還幹不過杜魯門,簡直是丟人之極,而且每一次共和黨在競選結果出來前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輿論和民調看好,但就是沒辦法登上那個寶座,簡直能氣死人。
連續輸了二十年之後,共和黨內部要說沒有危機感那真心是假的,所以對於新一次大選他們是志在必得,所以也是拿出了最好的籌碼籠絡候選人。
可能有同志會奇怪,一個黨派還需要籠絡候選人?這太驚悚了吧?說倒了吧?從來都只有個人巴結集體的,怎麼能反過來?現在偏偏就反過來了,因為之前共和黨一輸再輸,實在是丟臉之極,所以他們就必須找出一個聲望高、形象好的眾望所歸的候選人跟民。主黨打擂臺。而這一類的候選人,在共和黨籍的黨員中暫時還看不到,也就是說共和黨必須臨時抓一個“外援”來幫忙。
不要以為這很奇特,看看後世川普跟希拉里的競選之爭,最開始川普明確了自己的共和黨籍嗎?這麼說吧,最初的川普更像個無黨籍人士。甚至他後來明確了自己的共和黨籍之後,共和黨內部不是也有一大幫人不買賬麼。
對美國的兩黨政治來說,總統候選人的黨籍問題真心不是那麼重要,只要候選人有足夠的聲望能拉來選票兩黨都會無條件的歡迎。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對於當年的共和黨人來說,自然是瞪大眼睛在國內搜尋合適的候選人,很快艾森豪威爾這邊扭扭捏捏半遮半掩的就表達了同共和黨接觸的意思。而對於共和黨來說,艾森豪威爾簡直就是夢寐以求的總統候選人,民眾形象好,威望又高,還是二戰中的統帥大英雄,更重要的是艾森豪威爾在政壇還有相當的人脈,就憑這幾條誰能和他爭?
那麼我們要問,艾森豪威爾為什麼要選擇共和黨呢?實話實說共和黨能給他的民。主黨一樣能給他,選擇民。主黨不也是一回事嗎?
不得不說,艾森豪威爾是天生的政客,在這方面的才華比軍事才華高得多。在他看來民。主黨已經是氣數已盡,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一,民。主黨已經執政了二十年,實話實說老百姓已經有些膩味了,換換口味選一個不一樣的總統可能他們更有興趣。第二,民。主黨最近幾年的執政有點讓人失望,現在的支援率有點低,哪怕是艾森豪威爾站在了民。主黨這邊也不敢保證就一定能贏。而且就算贏了美國總統選舉也很有可能輸掉參眾兩院的選舉,一旦共和黨繼續把持參眾兩院,那對總統來說就是一個悲劇,幾乎就不可能有建樹。艾森豪威爾可不想只幹一屆美國總統,在這方面他還是有點野心的。最重要的就是第三點原因,艾森豪威爾背後也不是沒有支持者的,而這批支持者大部分都來自於軍火集團,而民。主黨跟這個圈子關係並不緊密,他如果投靠民。主黨就得跟自己的老朋友說再見了。
艾森豪威爾可沒有那麼傻,在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該怎麼選自然是一目瞭然,於是乎他毫不意外的選擇了共和黨。這個選擇並不壞,對於共和黨和艾森豪威爾來說是雙贏的選擇。
而李曉峰也是相當關注美國的這次大選,他知道不出意外的話艾森豪威爾肯定會當選。而這位艾森豪威爾總統真心只是一個大資本的代言人,為什麼這麼說呢?看看艾森豪威爾的政府主要部門領導都是些什麼就明瞭了。
艾森豪威爾政府的特點之一是,政府的重要職位幾乎都被大財團的代表人物佔據。洛克菲勒基金會主席杜勒斯當了國務卿,杜邦通用汽車公司的總經理威爾遜、副總經理凱斯分別出任國防部長和副部長。威爾遜持有通用汽車公司200多萬美元的股票,在參議院討論他的任命時,發生了周折。議員問他如何處理國家和公司的關係時,他回答說:“我認為對通用汽車公司有利的,對美國也有利,反之亦然。”
後來這句話成了美國的一句“名言”,常常被人引用,它赤裸課地道出了政府和財團之間的緊密聯絡。在其他內閣部長中,除勞工部長是工會負責人外,其餘也都由企業家擔任,被戲稱為八個百萬富翁和一個管子工的內閣。等到勞工部長馬丁。杜金辭職後,更是清一色的大企業主,甚至在白宮裡面,資本家也佔了主要地位。因此美國報紙把他的政府稱之為“大企業家集團”。
很顯然艾森豪威爾這個總統所要做的就是維護好大資本家的利益,而對於戰後極度膨脹的美國大資本家來說,最大利益就是廣泛的在全球爭奪廉價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傾銷市場。而這就意味著擴張。
對外拓展勢力範圍就成為了艾森豪威爾的首要任務,而一個擴張的美國好打交道嗎?對蘇聯來說肯定是不好打交道的,這意味著蘇聯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