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催生了那句著名的話——一個沒有土地的民族來到了一個沒有主人的土地的說法。所以在巴勒斯坦定居的猶太人只能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安全問題,他們不得不拿起武器組建自衛力量,而這就是哈格納的前身(哈格納其實就是自衛隊的意思)。
因為英國在巴勒斯坦政策的不斷搖擺,時而傾向猶太人時而傾向阿拉伯人,所以在整個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哈格納發展得還算不錯,在三十年代末哈格納從原本的猶太人村舍自衛隊發展成為了真正的軍事組織,兵力一度在一萬兩千人左右。
而這個哈格納組織也就成為了以色列國防軍的前身,可以說以色列建國之後的高階軍官中,絕大部分都有哈格納的背景。比如說著名的達揚、被刺殺的拉賓、負責建造蘇伊士運河防線的巴列夫、參加過1973年十月戰爭的埃拉扎爾、負責恩培德機場營救的古爾、1982年入侵黎巴嫩的埃坦,比較特殊的還有沒機會加入哈格納但是卻加入過哈格納的兒童團迦納德的沙龍。
而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個哈格納的政治主張雖然是堅持猶太復國主義,但是對英國和阿拉伯的態度則是既鬥爭又妥協,在推動以色列建國和幫助猶太移民上堅決鬥爭,但在抵禦阿拉伯“恐怖分子”和維持以色列社會穩定上又主張同英國等中東大流氓合作。哈格納主張對阿拉伯人的挑釁有理有利有節,不主張殘酷的報復和主動出擊。
而哈格納這種“剋制”的作風受到了右派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堅決反對,後者要求主動出擊,打擊英國佔領軍和阿拉伯匪幫。而這一批右派從1931年起就從哈格納中分裂出來了,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力量伊爾貢(意為民族軍事組織)。更奇葩的是1941年伊爾貢中更極端的一隻在斯特恩的領導下再次分裂,自組勒海組織(意思是以色列自由戰士),這幫人在歷史上甚至不惜同納粹德國合作,以達到將英國趕出巴勒斯坦的目的。
因為勒海組織太過於奇葩,在猶太人中的口碑也是相當的糟糕,哈格納就曾經跟英國合作聯手圍剿勒海組織。不過當以色列建國戰爭爆發時,不管是哈格納、伊爾貢還是勒海都團結在了一起並肩戰鬥。
而我們前面提到的這位亞丁就是哈格納中的核心力量,只不過這位當年跟哈格納的總參謀長伊扎克。薩德發生衝突,一怒之下乾脆退出了哈格納,轉而去唸大學去了。歷史上以色列建國戰爭爆發前夕,本。古裡安親自去把亞丁招了回來,任命其為作戰部長和副總參謀長,實際上是軍隊的最高指揮官。
應該說亞丁在以色列獨立戰爭中的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只不過這位仁兄的脾氣是相當的大,1952年竟然跟本古裡安因為裁軍問題幹起仗來,一怒之下這位又一次撂挑子不幹了。請注意此時亞丁才35歲,退役之後他繼承父業進行考古研究,1956年完成博士論文,把對《聖經》的考據和早期猶太人歷史至關重要的轟動發現《死海經卷》翻譯成了現代文字。他領導了很多重要的考古開發,並不斷地和政府以及軍隊內高官私自佔有考古文物的卑劣行為堅決鬥爭。據說一次摩西。達揚也捲了進去,對此亞丁憤怒地咆哮道:“我知道是誰幹的,但是我不說,要是給我抓住,我會把他的另外一隻眼睛也摳出來!”(未完待續。)
660
亞丁的脾氣不太好,但是業務能力還是沒有問題的,至少是收拾阿拉伯人是沒有大問題的。只不過這一點是納賽爾不知道的,他認為只要有了美國的支援,擊敗以色列問題並不是特別大。
所以一方面納賽爾不斷地做軍事準備,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地在同以色列的停火線上做試探。比如1950年1月17日,納賽爾就對埃及軍民宣佈:“新的階段來臨了。”
所謂的新階段就是埃及軍隊在當月20號對坎塔拉一線的以色列陣地發動大規模炮擊。這場炮擊是相當突然的,也算是打了以色列人一個措手不及,一天之內被擊斃了十幾人,另有百餘人受傷。
可能對別的國家來說,這樣的傷亡可以說是忽略不計的,但是對以色列國防軍來說這就算重大損失了,為什麼呢?因為以色列人力資源是有限的,在和平時期他們的軍隊規模並不是特別大,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是寶貴的。而這也就造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以色列國防軍可能是世界上少有的預備役比常備軍更能打仗的國家之一。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非常簡單,以色列國家小,人口也少,不可能將所有寶貴的人力資源全部都投入國防,所以只能維持一隻精幹的常備軍。更重要的是,對猶太人來說,當兵只是義務(男女都一樣),而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