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古裡安興高采烈的返回了以色列,很快猶太戰車就被全面動員了起來。而比較有意思的是,阿拉伯戰車也緩緩啟動,包括埃及、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伊拉克和沙特在內的聯軍組建完成,六國調兵遣將開始向巴勒斯坦開進。
應該說這六家還有點來勢洶洶的意思,近二十萬大軍分成幾路向前開進,車輪捲起的黃沙遮天蔽日,很是雄壯。
不過這支聯軍其實也就是樣子貨而已,和精銳的透過了二戰考驗的以色列國防軍相比,這一群基本上是烏合之眾,文化程度很低,接受的軍事訓練也不合格,尤其是中高階軍官很是缺乏軍事素養,很難組織起像樣的軍事行動。而偏偏的這幫人還信心十足,以為猶太人是砧板上的魚肉可以隨便招呼。
這就是一群散漫的驕兵,唯一能看的也就是氣勢了。不過對於聯軍來說這還不是最要命的問題所在,真正要命的是聯軍的高層,這幫人沒有第一時間制定軍事計劃,也沒有認真組織行動,他們首先想的竟然是爭權奪利,不得不說,這幫人真的很奇葩。
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本來阿拉伯聯盟就不是鐵板一塊,納賽爾是一個想法,敘利亞人又是另一個想法,至於沙特更是認為自己是阿拉伯人天然的老大,就應該當頭。而約旦的王室跟沙特王室又有矛盾,大家誰都不鳥誰。所以吵了半天,究竟誰來當這個聯軍總司令是始終沒有結論。也就是說到了最後,所謂聯軍僅僅是名義上的,這六家其實幹脆就是各自為戰。
一盤散沙能有多大的威脅?更何況因為距離遠近不同,六國軍隊投入戰場的時機也完全不同。這麼說吧,現在真正跟猶太人幹仗的只有埃及和敘利亞,黎巴嫩因為國力弱小,也就是象徵性的除了千把人。至於約旦雖然離得比較近,但是之前並沒有做戰爭準備,所以現在還在匆忙的做準備。至於伊拉克和沙特,這兩家離得遠現在還在路上吃沙子呢!
所以這麼說吧,以色列的軍事壓力其實沒有想象中大,當全國動員完成之後,隨著預備役源源不斷的趕赴戰場,而且隨著蘇聯援助的軍事裝備到岸,他們反而還佔有了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猶太人願意,其實就可以逆推埃及和敘利亞了,但是亞丁並沒有這麼做,因為按照本古裡安的吩咐,這一回必須打一個大仗,最好是一舉打斷這六家的脊樑,讓他們不敢再隨便造次。
雖然亞丁並不知道本古裡安這種信心是哪裡來的,但是沒有哪個軍人不喜歡榮譽。所以他立刻就拿出了戰前制定的三個作戰方案中最容易出成果的那個。
很快亞丁就以總參謀長的名義命令所有部隊:“西奈半島一線轉入撤退,誘敵深入。在未來尋求打殲滅戰的機會,爭取一舉殲滅埃及軍隊主力!”
而亞丁這條命令一出來,立刻是引起了以色列國防軍內部的震動,因為這實在是太大膽了……(未完待續。)
665
前面說過在相持階段想要撤下來是相當不容易和危險的,尤其是現在真正對以色列有壓力其實即使埃及軍隊,一旦放棄相持轉入撤退一個閃失就會弄假成真,那就是讓人哭笑不得了。
所以國防軍內部對這個計劃是有疑慮的,不過不管是本古裡安還是亞丁都選擇了堅持。原因很簡單,以色列現在已經沒有更好的選擇了,而且蘇聯方面也給出了許諾,將給予以色列一切必要的支援。
是什麼支援讓本古裡安如此安心呢?其實很簡單,蘇聯緊急向以色列部署了一個空中突擊旅。這個旅已經抵達了海法,而且按照蘇聯的承諾,將再部署一個精銳的裝甲旅。蘇聯紅軍精銳部隊的戰鬥力猶太人是很清楚的,二戰中雙方可是並肩作戰了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大反攻開始之後,目睹了紅軍吊打德軍的猶太人可是很欽佩紅軍的戰鬥力。
雖然按照蘇聯方面的說法這部署的兩個旅只會用於防禦,不會用於主動進攻,但是有了這兩個旅的紅軍打底,猶太人就是感到放心。
當然,蘇聯方面的行動還是很隱蔽的,運抵以色列的這兩個旅都是以隱秘的方式進入以色列的,人員走的是東普魯士以猶太僑民的身份進入以色列的,而裝備則走的是蘇聯援助的渠道。甚至所有進入以色列的裝備和人員都統一換上了以色列國防軍的塗裝、標識以及軍服。甚至這兩個旅的營地也是同周圍隔絕,嚴禁任何人外出或者外人靠近。反正保密措施是做到了極致。
這還不是全部,紅空軍的部分戰機也開始部署到了以色列的機場,並且蘇聯還送去了相當零配件和機修師傅,幫助以色列國防軍做好後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