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6部分

馬歇爾的判斷非常的準確,就在談判達成一致後的第7天,在蘇北、在陝甘寧、在河南刮共雙方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可以說內戰已經全面爆發了!

如果從較寬廣的歷史角度來說,刮共雙方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進行的大規模內戰從很大程度上來說無疑仍是1927年到1937年內戰的延續。

不得不說華夏的事情就是這麼複雜而有趣,當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開始之後,刮共雙方終於在********的壓力下走到了一起,以“兄弟倪於牆,共御外辱”的氣概攜手抗擊日本侵略者。可雖然如此,但在整個抗戰期間,刮共雙方的衝突和摩擦也一直持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內戰照打外敵也要打的“鬥而不破”式的抗戰。

不過隨著日本的投降,這種鬥而不破的模式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沒有外敵,兄弟自然繼續倪牆。尤其是刮民黨方面,作為名義上的中央政府,刮民黨政府的實權掌握著蔣某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允許“一國二主”的現象繼續存在下去。

此時130多萬侵華日軍(不包括關東軍)已經成為等待繳械投降後遣送回國的戰敗軍隊(還有相當數量的偽軍,當然作為蔣某人曲線救國的實施者,相當數量的偽軍其實就是刮軍),可想而知,日本侵略軍留下的地盤和留下的武器就是一塊最大的“肥肉”,誰都不願意這批龐大的裝備落在對方手中。

上過歷史課的我們都知道,因為抗戰後期蔣某人一直是消極抵抗,真正的刮軍精銳都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區,離日佔區是相當的遠,按照正常狀態,日寇留下的武器裝備真心是很難落在他們手裡。所以當時老蔣就想了個歪招,下令不準第18集團軍(八路軍)接收日本投降。

按照蔣某人在“大陸殲敵一億虎踞臺灣”之後編寫的《戡亂戰史》記載:“該集團軍(18集團軍)所屬部隊,應就原地駐防待命,其在各戰區作戰之部隊,並應接受各戰區司令長官之管轄,勿擅自行動!”

老蔣說白了就是不準T共接受日寇的受降,準備獨吞肥肉。這種不地道的做法T共方面自然也是不會接受的。對此老蔣自然是一肚子的火氣,在《戡亂戰史》中這麼寫道:“……奉命沿平漢、津浦兩路北進及受降、接收之刮軍部隊,不僅行動受限,至晉冀魯三省大部地區,均由‘淪陷區’轉為‘赤區’。最後我雖勉力以一部空運、海運至濟南、青島、平、津等城市,仍因兵力所限只能控制點線,無力掌控全域性,我華北、華東未戰之時,已處於不利之態勢。”

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刮軍對華北、華東等地確實是鞭長莫及,而之所以這麼鞭長莫及無非是老蔣的消極抗日儲存實力,如果他不收縮得這麼厲害,至於搶不到地盤嗎?當然,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敵後戰場的主力是T共,T共如果真是所謂的遊而不擊,能控制如此廣闊的一片區域?

這還是歷史上,在這個時空,刮軍的態勢是更加不妙。因為T共的強大,在抗戰末期大反攻階段席捲了華北和華東,不管是農村還是大中城市都落在了T共手裡。讓蔣某人連青島、濟南、平、津等大城市都沒有撈到。在這一塊區域別說是控制點線了,是一點兒存在感都沒有。

甚至,這還是T共留了一手了,真要讓T共放手的跟刮民黨搶,恐怕江淮一代老蔣的命根子都得落在T共手裡,誰讓這裡老蔣沒有存在感呢?

當然,在江淮一代老蔣也不是完全沒有存在感,只不過他的存在感是以一種比較尷尬的方式體現的,那就是廣大的偽軍,在河南、江蘇、江西這一片區域裡,偽軍數量高達68萬!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按照蔣某人指示去曲線救國的,如今日寇已敗,救國也算是圓滿完成,這一批偽軍作為老蔣搶奪勝利果實的急先鋒,可是起到了重大作用。只不過讓人不齒的是,《戡亂戰史》居然說這68萬偽軍擋住了刮軍收復國土的程序,如果沒有這68萬偽軍刮軍的動作將更快。

好吧,人不能太無恥。反正這68萬偽軍兄弟恐怕是很受傷,一方面要“忍辱負重”臥底,另一方面幫蔣校長搶了地盤還要背黑鍋,這批黨國的無名英雄還真心是不容易啊!

簡要點說吧,在1945年8月,華夏的大體形勢是,東北被蘇聯紅軍所控制,華北和華東大部分在T共手裡,此外在陝北也就是陝甘寧和內蒙也是T共的控制範圍。除此之外,T共在華南、華中還有兩廣支隊等游擊隊在活動。

而刮民黨方面,大體上控制了陝西、山西、河南一部分、江淮、華南和華中大部,西南地區因為藉著九華山事件搞掉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