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年9月,查理十二世帶領2。4萬騎兵和兩萬步兵從西里西亞開始了征服之路(實話實說,人馬真心不多),不過戰鬥並沒有再這一年就爆發,查理十二世在路上停留了四個多月,等到來年1月才正式開幹。
首先是1708年1月26日,當查理聽聞彼得大帝抵達了前線之後,立刻率領900名騎兵加速挺進,毫不費力的就是衝開了俄軍駐守在護尼門河橋樑上的兩千名騎兵的陣地,一直衝入了要塞之中,只不過讓查理失望的時候,彼得大帝不愧是跑路達人,在兩個小時之前已經麻溜的閃人了。
當時彼得大帝是準備人慫了,認為只要自己繼續向東逃跑,查理十二世是不會繼續追擊的,他覺得瑞典人更有可能去收復波羅的海的失地。但是查理卻給他開了一個大玩笑,這位年輕的君主是死死地盯住了彼得大帝,是追著大帝的屁股一路猛追。一直到當年的7月8日,查理十二世打入了烏克蘭攻陷了莫吉廖夫,兩個月後的九月九日,查理在多布里終於找到了俄軍,兩個小時的戰鬥之後,俄國人就崩盤了。接下來的這一路基本上沒啥好說的,就是查理十二一路向東俄軍一路敗退。反正彼得大帝是根本就不準備同查理十二正面交鋒,他等待著冬將軍徹底的削弱瑞典人之後再去撿便宜。
應該說這種戰術是起了作用的,不管是查理十二還是後來的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是被這一招玩死的。然後就是眾所周知的波爾塔瓦會戰了,從結果上說最後瑞典人輸了,但是從過程上說俄國人真心是有愧於戰鬥民族的稱號,一度的俄國人處於崩潰的邊緣,如果不是一道錯誤的命令,彼得大帝就不是彼得大帝(實際上最危急的時候,這位大帝已經準備跑路了,如果不是瑞典人因為錯誤的命令亂了陣腳,這場會戰的結果真心是很難說)。
而且從波爾塔瓦戰役之後的情況看,彼得大帝也不是我們所想象中的那種英明皇帝,在波爾塔瓦之後,彼得大帝幾乎將好不容易贏來的勝利果實全部輸了個乾淨,他犯了同查理十二一模一樣的錯誤——在缺乏交通和補給的情況之下深入敵境。
當然這也跟查理十二脫不了關係,因為這位國王逃到了土耳其,而彼得大帝則以為自己可以吊打土耳其,遂逼迫土耳其交出查理十二。然後俄國和土耳其的戰爭爆發了,彼得大帝栽了一個大跟斗,最後不得不狼狽的同土耳其議和(條件對俄國可是很不利,要割讓亞述,拆除塔甘羅格等要塞,以及不準在干涉波蘭內政,還要給予查理十二自由回國的權力。實際上如果不是土耳其人不太堅定,根本就不需要議和,因為俄國必敗無疑,可惜的是此時的土耳其早已不是蘇萊曼時期的強國了。)
繼續說說後面查理十二的故事,到了1713年,土耳其人對查理十二選擇了送客,要求查理十二立刻離開土耳其。只不過這位國王斷然拒絕,在當年的2月1日,他在河灣上被土耳其人包圍了。在長達八個小時的對決中,查理十二依靠手中四十個人手防禦一幢單薄的小木屋跟1。2萬名土耳其軍隊大戰一場,他殺死了大約兩百個土耳其人(有十個是其親自幹掉的)才力竭被俘。
請注意這位超猛的國王的故事還沒有結束,1714年查理十二幾乎是以千里走單騎的方式透過了奧地利和日耳曼,在1715年全年,幾乎是以一己之力防守施特拉爾松德城,整整一年時間內,他面對著漢諾威、俄羅斯、普魯士、薩克森和丹麥聯軍不落下風,直到該城被完全摧毀。回到瑞典之後,這位國王繼續戰鬥到底,很遺憾的是,1718年在挪威的腓特烈斯塔要塞,一個流彈結束了這位英勇的國王的性命,此時他剛剛36歲。
也就是查理十二死後,瑞典才被從北歐霸主的寶座上踢下來,俄羅斯極其艱難的站穩了腳跟,芬蘭也是那時候從瑞典手裡頭搶過來的。這麼說吧,瑞典跟俄國可以說是世仇,是天然的不對付。
對瑞典人來說,值得高興的是一戰將沙俄徹底的擊碎,失去了芬蘭、波蘭以及要面對全歐洲封鎖的俄羅斯幾乎就是死狗一隻。反正那時候瑞典人是長吁了一口氣,以為未來就不用面對熊一樣的鄰居了。只不過上帝給瑞典人開了一個國際玩笑,歷史上沙俄的消亡並不意味著俄國的毀滅,反而俄國人來了一次鳳凰涅槃,變成了自有俄羅斯以來最強勢的一段時光。那幾十年的瑞典真心是苦逼之極,一點兒安全都沒有了。
這還是歷史上,而在這個時空,瑞典所面臨的局面更加的惡劣和糟糕。咱們一個個說吧,首先說東邊的芬蘭,歷史上芬蘭跟蘇聯因為幹架的緣故,關係一般。雖然芬蘭採取的是既不靠攏蘇聯但也不得得罪蘇聯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