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算這種“無聊”的儀式佔據了大量的時間,但是不管是李曉峰還是霧風耶維奇都沒有“叫苦叫怨”的意思,他們畢恭畢敬的參加每一場追悼會和葬禮,對那些曾經拋頭顱灑熱血的老革命致以崇高的敬意。
用李曉峰的話說:“不尊敬前輩的民族是無根的浮萍,不足以屹立在這個世界之上。沒有歷史,蘇聯也就不是蘇聯了。”
老革命在倒下,新革命在崛起,從1950年開始,聯共布的換血速度就陡然加快了,一大批新的革命者進入了中。央委員會或者政。治局,這些新鮮血液的到來不光是彌補老革命凋謝的空洞,甚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他們不像那些老革命,要麼拘泥於理論,要麼對理論一竅不通,他們的思維更加敏銳和活躍,能誕生出許多從來沒有的新辦法。可能這些辦法並不一定都是有用的,甚至還有不少糟粕,但是創新思維始終是人類得以進步的根本。
五六十年代是一個廢除高度集中計劃經濟,全面改革的年代,這個變革的時代正好需要這些極具創造力的新人,雙方一拍即合,摩擦除了奪目的火花。
當然,變革也意味著挑戰,新思維中的一些糟粕也帶來了一些問題,1955年,黨內黨外誕生了一批新反對派,他們公然宣佈共。產主義已經落伍了,認為要全面的自由才能讓國家更加的強大。在英美的暗中支援下,他們妄圖推翻蘇聯現有的體制,妄圖開展一場所謂的“新革命”,但是以李曉峰為首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站住了腳跟,將這些所謂的“新革命”者扼殺在了萌芽狀態,保證了蘇聯的穩定,讓以英美為首的帝國主義敵對勢力第一次顛覆蘇聯的陰謀已破產告終……(未完待續。)
609好事和壞事
金秋十月,這是一個豔陽高照的日子,天安門城樓前的廣場上一片喜氣洋洋,數十萬群眾正在翹首以盼。上午十點整,隨著悠揚的迎賓曲奏響,以太祖為首的T共第一代領導核心走上了城樓,此時氣氛達到了第一個高潮。
如果有眼尖的群眾就能看到在城樓上黑壓壓的人群當中,有一個金頭髮高鼻樑大個子的老外,此公正式我們的主角李曉峰同學。作為蘇聯政府的特使,他也受邀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而且是作為主賓站在太祖的後側。
說實話,按照政。治局之前的意見,尤其是按照斯維爾德洛夫的意見,讓庫利科夫作為特使去祝賀一下就行了,畢竟現在蘇聯還同刮民政府建立有外交關係,而且暫時還有臺灣、東北一系列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但是李曉峰卻堅決反對這種意見,他認為對於華夏來說這是一個極其嚴肅和莊嚴的時刻,這個新生的國家正式最稚嫩最需要國際支援的時候。如果此時蘇聯政府旗幟鮮明的站在他們那邊,必然能夠增強兩國的友誼。所以不光要去還要派一個身份很高的人去祝賀。
反正某仙人是毛遂自薦推薦自己前往。經過一番討論,最後政。治局以壓倒性多數透過了某仙人的提議,派遣某仙人作為特使前往祝賀,並隨即附送一份賀禮。什麼賀禮呢?那就是蘇聯政府正式同刮民政府斷絕外交關係,並承認T共所代表的新華夏的合法性。
太祖對此是非常高興的,是的,別看新華夏成立了,但是刮民黨還沒有完全被消滅,李、白的桂系還盤踞在廣西、廣東和海南,蔣某人雖然沒有臺灣可以逃跑,但是卻逃到了舟山。更關鍵的是國際社會究竟會怎麼看待新華夏還是一個未知數,這個時候如果有一方霸主首先予以承認,那絕對能夠很快開啟局面。
而蘇聯的支援就是如此,當李曉峰表示蘇聯政府不附帶任何條件就承認新華夏,而且還立刻同刮民政府斷絕外交關係,不承認任何性質上的兩個華夏的提法。這樣的支援算得上是雪中送炭了。
當然,太祖對此也不是沒有疑慮,他很擔心蘇聯這是搞人情交換,本質上還是垂涎臺灣。不過李曉峰同他交談之後第一時間就表示:“臺灣問題是華夏的內政問題,蘇聯政府將堅定的堅持開羅宣言的精神,承認包括臺灣在內的南海一切島嶼的主權都屬於華夏。在時機成熟之後,紅海軍將很快將臺灣的一切權力歸還給新華夏政府,不會謀求任何性質的駐軍。”
當太祖問起時機成熟是什麼時候時,李曉峰也很直接的表示:“當PLA基本解放大陸,有餘力在臺灣駐軍,保衛臺灣的時候,紅海軍就會撤軍。蘇聯政府承諾最遲在1955年之前撤出臺灣。”
這個答案讓太祖還是比較滿意的,之前T共政。治局開會討論相關問題的時候,認為五十年代中期收回臺灣是比較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