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8年11月,波蘭也出現了同時擁有兩個政府的奇景。不過有一說一,達申斯基成立的那個波蘭人民共和國政府社會主義屬性還是很強的,該政府釋出宣告,號召工人和農民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並建設“獨立且統一的波蘭人民共和國這一建築”,讓所有公民在這個國家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和民事權利,特別是良心自由、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在改善社會條件的框架下,波蘭人民共和國承諾在工業、商業和製造業確立八小時工作制,將礦產和大型地產收歸國有。按計劃,這個國家未來將會成為議會民主制國家。
很顯然,達申斯基成立的這個政府,絕對不會讓前波蘭貴族、資產階級喜歡。反正以華沙為首都的波蘭攝政委員會拒絕承認神馬波蘭人民共和國,他們更喜歡畢蘇斯基,迫切希望德國人釋放畢蘇斯基。
新生的波蘭才剛剛贏得獨立就可能要面對一場內戰,不得不說,這真是喜聞樂見。好在矛盾並沒有全面爆發,在哈利。格拉夫。凱斯勒的調停下,代表著波蘭最強大的兩股政治勢力的兩位大佬畢蘇斯基和達申斯基選擇握手言和。
在此之後,達申斯基宣佈辭職,而掌握有兵權的畢蘇斯基一躍成為總統和陸軍總司令。此後達申斯基卻一蹶不振,只能生活在畢蘇斯基的陰影之下。
比如1929年爆發的切霍維奇案,當時波蘭財政部長加布列爾。切霍維奇被指控透支1928年的預算;將這筆錢送給了畢蘇斯基領導的政府合作無黨派集團充當競選資金。
這樣的行為既然惹怒了波蘭議會中的其他黨派,作為下議院副發言人,達申斯基倡導下議院透過一項提議,將切霍維奇帶入波蘭國家特別法庭受審,這無疑是極大的激怒了畢蘇斯基。
1929年10月31日,在下議院的預算會議上,畢蘇斯基與帶著至少100名全副武裝的軍官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了會議上。
畢蘇斯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