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思考了很久,M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只要李爾文不背叛帝國,暫時就容忍她的乖僻性格吧!
“三個師?”
李爾文有些詫異,畢竟東普魯士如今也就剩下5個師,一口氣抽調出絕大部分力量投入什切青,難道猶太人已經賭紅了眼?他們就不擔心會輸得血本無歸?
“可能還不止三個師,根據俄國站反應,喀琅施塔得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忽然有了大規模調動,一隻艦隊在深夜消失在了碼頭上!”
“波羅的海艦隊也出動了?”李爾文愈發地驚訝了。
之前她認為李曉峰可能會進攻什切青,不過這種攻擊更像是騷擾和牽制性質的,不太可能真的佔領那裡。而現在陸海軍一齊出動,似乎某人的決心十分大。
“能不能攔截這支艦隊?”李爾文問道。
M搖了搖頭道:“德國人不會允許我們的艦隊進入波羅的海,而且我們的艦隊也不敢在德國人沒有徹底投降的情況下貿然進入波羅的海。”
李爾文想了想又道:“那能不能警告德國人,告之他們猶太人和俄國人準備對什切青出手了!”
“外交部已經做了,德國人據說已經在外交渠道上嚴重地警告俄國人了!”
李爾文忽然皺了皺眉:“其實我們不應該這麼早警告德國人的,如果猶太人和俄國人確實突然襲擊了什切青,說不定對我們來說還是一件好事。完全可以藉此將德國人也捲進波蘭的漩渦,如果他們的軍隊能直接給猶太人施加壓力,波蘭的問題就好解決了!”
其實協約國集團的頭頭腦腦們也未嘗沒有這種想法,只不過這個事兒根本就瞞不住,協約國集團在東普魯士有探子,德國人在那裡經營了幾百年,怎麼會沒有密探呢?反正也瞞不住,這個時候不妨賣一個好給德國人,緩和一下談判桌上劍拔弩張的氣氛。
那麼德國人知道了這個情報嗎?那是確信無疑的,不過德國人的情報比協約國集團更加準確,就如協約國集團所想,他們在東普魯士和波蘭經營了上百年,多多少少都有點底蘊,所以情報能力比協約國集團強出了一大頭。
所以,德國人不光知道了猶太人進行了軍事調動,而且還知道了軍事調動的方向和目的地。
“華沙,猶太人的軍隊直接南下,用最快地速度直撲華沙……根據總參謀部的判斷,猶太人接下來的目標依然是畢蘇斯基,可能準備在華沙周邊地區一舉將波蘭的有生力量全殲!”
這樣的分析讓德國政府的頭頭腦腦大吃一驚,不過繼而又鬆了一口氣。因為之前他們也判斷猶太人有鋌而走險直接攻擊什切青的可能。而對於這種潛在的挑釁和威脅,德國政府很是無能為力,現在政府的最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反共以及和談上。
德國共產黨在巴伐利亞地區十分猖獗,而且隨著和談進入僵局,尤其是協約國苛刻的條件被國內各方勢力所獲知之後。政府內部的爭議也越來越大,為數不少的軍隊,尤其是容克貴族集團開始抵制停戰、抵制和談。
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臨時政府實在沒有心情也沒有精力去趟波蘭這汪渾水。不過之前迫於協約國集團的壓力,開放了什切青,而此時什切青卻遭到了猶太人的攻擊,那麼無論如何政府都必須有所反應。
不管是派遣軍隊奪回什切青,還是懲罰猶太人,必然都會陷入波蘭的漩渦,而這是現在的臨時政府完全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當探明瞭猶太人的真實目標之後,德國人在鬆了一口氣之餘,也在思考——這個情報需不需要告之協約國集團呢?
德國人也經歷了一番爭吵,最後的決定是裝聾作啞。為什麼?之前因為波蘭局勢危急,為了支援波蘭人,為了獲得什切青這個口岸,協約國集團一方面在談判中給德國人施加了很大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讓步。
而這樣的讓步是從談判開始之後絕無僅有的,這時候德國人就開動了腦筋,如果波蘭的局勢越糟糕,那麼協約國集團就越焦頭爛額,到時候為了遏制猶太人和俄國人,他們必然要做出更多的讓步,以換取德國政府的合作。
甚至德國的政治精英們有一個大膽的猜測,協約國集團之所以會提出那麼多苛刻地條件,無非是限制德國,而他們之所以大力扶植波蘭人,無非也是上述目的。
但是,如果波蘭人是爛泥扶不上牆,如果波蘭人被猶太人和俄國人聯合起來砍瓜切菜一樣做掉了,那麼俄國人或者說共產主義的勢力就抵達了歐洲的腹部。
那時候為了限制共產主義的擴張,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