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3部分

騎兵旅在他的指揮下將快速機動,繞過華沙直撲波德拉謝省!

米羅諾夫的目光牢牢鎖定了一個地名——上馬烏基尼亞。這座不太起眼的小城市正好在比亞韋斯托克和華沙的正中間,布格河穿城而過。如果控制了這座城市,就等於截斷了比亞韋斯托克通向華沙的交通線,可以說這裡是最好的阻擊位置了!

米羅諾夫的眼睛盯上上馬烏基尼亞之後就再也放不開了,他知道想要完成阻擊任務,就必須奪取這座城市。不過想要奪取上馬烏基尼亞卻不是那麼簡單。

首先,之前已經說過了上馬烏基尼亞正好在華沙和比亞韋斯托克正中間,這一片區域暫時還處於波蘭人的控制下,而且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上馬烏基尼亞必然有重兵駐守。

所以想要奪取上馬烏基尼亞,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而米羅諾夫手頭上的兵力是有限的,如果奪取上馬烏基尼亞消耗過大,後面的阻擊任務也就無法完成了。

其次,正因為上馬烏基尼亞離華沙還有一定的距離,要想抵達那裡必然要穿越一大片敵控區。米羅諾夫可不認為波蘭人會眼睜睜的看著他奔襲上馬烏基尼亞。之前波蘭人民兵的游擊戰可是已經造成了不小的麻煩。而這回他要脫離主力部隊單獨作戰,在面對敵人的人民戰爭汪洋大海時,恐怕更加費勁。

所以,奪取上馬烏基尼亞是個好主意,但是怎麼實現卻是個大問題。不能弄出太大的動靜,最好是兵不血刃的奪取城市,並且動作還得快,這怎麼看這都不太可能實現!

不過天才的軍事家們總能找到不一般的辦法,米羅諾夫就找到了一條不一般的路線。他沒有選擇最近最快捷的那條路,不打算走萊吉奧諾沃、沃沃明前往上馬烏基尼亞。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先向北,沿著東普魯士人民解放軍南下的道路往回走,經過舊戈韋明,然後在馬庫夫渡過奧日茨河,再從魯然渡過納雷夫河,抵達奧斯特魯夫之後南下直取上馬烏基尼亞。

米羅諾夫為什麼會選擇這條路線呢?原因很簡單,首先不管是舊戈韋明還是馬庫夫那都在東普魯士人民解放軍的控制下,可以規避不少沒有必要的戰鬥。只要奪取魯然,可以說行動就成功了一大半。接下來甚至他可以不理會奧斯特魯夫,繞過這座城市直取上馬烏基尼亞。

走這條路線不光是可以規避戰鬥,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達成戰鬥的突然性。隨著東普魯士人民解放軍的主力直逼華沙,波蘭人的注意力恐怕都被華沙牢牢吸引住了,他們不會想到,會有另外一隻部隊從另外一個方向發動進攻。

米羅諾夫的作戰計劃立刻就被“三巨頭”批准了,甚至為了掩護這位卓越的騎兵將領開展行動,東普魯士人民解放軍還發動了一次聲勢浩大的佯攻,讓波蘭人無暇關注其他的方向。

萊吉奧諾沃,這座城市完全可以說是華沙的衛星城和門戶。拿下了這裡,就意味著華沙的門戶大開。原本,這座重要的“橋頭堡”駐守著大量的波蘭軍隊。

不過在之前的冒進行動中,駐守在這裡的波蘭軍隊幾乎被全殲,所以哪怕畢蘇斯基很想保衛這座重要的門戶,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從行動上說,畢蘇斯基是拱手讓出了這座城市,但嘴上,這位卻喊得震天響,將這座小城冠之以波蘭的凡爾登的稱號。

不過很顯然,波蘭的凡爾登就是豆腐渣做的,猶太人只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拿下這座城市,唯一讓他們覺得比較麻煩的是,波蘭人逃跑之前放了一把火,收拾這個爛攤子比打仗要花費的時間多得多!

更讓人覺得無厘頭的是,肇事者畢蘇斯基卻在媒體上堂而皇之的發動攻擊:“萊吉奧諾沃是一個悲劇,兇殘的猶太人放火焚燒了這座城市,給波蘭人民造成無比沉重的殺傷……這樣的暴行必然會極其所有波蘭人民的激烈反抗,我在這裡也再次呼籲所有的波蘭人拿起武器抗擊侵略者!”

當然,激發士氣對畢蘇斯基來說只是順帶的,他真正的目的是向乾爹求助,希望乾爹設法阻攔猶太人前進的腳步:“所有熱愛和平的民族都不會容忍這樣的暴行,我強烈地希望協約國的盟友們能站出來主持公道,不能讓猶太人繼續為所欲為下去了!”

那協約國集團的態度呢?那自然是偏向波蘭人的,第一時間他們就響應了畢蘇斯基的呼喚,開始給猶太人施壓:

“萊吉奧諾沃的暴行必須被制止,我們絕不容許縱容反人類的罪行!”

對此,李曉峰卻只是冷笑一聲,反嘲道:“你們真的關注萊吉奧諾沃發生的罪行嗎?我看未必!如果你們真的是眼睛裡揉不進沙子,那就應該第一時間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