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不少同盟國集團計程車兵,比如奧匈帝國帳下的南斯拉夫,就有相當數量的戰俘接受改造之後選擇了為布林什維克效命,其中最著名的那個叫鐵托!
從這一點看,布林什維克的戰俘政策總體上還是比較成功的,雖然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而這一次某仙人的行為,無疑是對布林什維克戰俘政策的一次極好的補充,他玩出了新的花樣。戰俘不光是可以調轉槍口成為紅軍戰士,成為無產階級革命的大軍,他們其實還有更大的價值沒有被髮掘。
俄國最缺什麼?可能有人說糧食、物資和完整的工業體系。表面上看似乎如此,但歸根結底俄國最缺的還是人。缺少專業的人才,第一個完成無產階級革命的俄國實際上是個工農業都極端落後的國家,按照普列漢諾夫的說法,就是無產階級的還不夠強大。以這種跛腿的狀態一步跨越到極端先進的生產關係中去,恐怕是要扯著蛋的。
而當前世界上哪個國家工農業最發達?似乎只有美國,對俄國而言稀缺的產業工人、技師,在美國根本就是爛大街的白菜。所以當李曉峰聽說美國人來了之後,他的第一個念頭竟然是:“我勒個去的,真正的工人階級總算來了!”
所以遠在彼得格勒的他立刻給在維堡指揮戰鬥的烏博列維奇下達了指示,儘量的多抓一個點美國佬,這些人大有用處!
一開始烏博列維奇還不知道美國人能有什麼用處,還不是兩隻眼睛一隻鼻子,還不是要吃飯,甚至比英國佬、法國佬和該死的芬蘭人吃得更多。反正他是看不出多抓美國人有什麼意義。
不過當那個莫名其妙的戰俘營建立起來之後,當獎勵措施頒佈之後,他開始發現,李曉峰說得太對了。
美國人確實有用!
北方工業缺少技術師傅,沒關係,去美國人那邊吆喝一聲,只要給足了工資,美國戰俘們才不介意他們生產出的機槍、步槍裝備給了哪隻軍隊,更不在乎生產出的子彈、炮彈落在了誰的頭上。
基礎設施建設缺少專業的施工隊?沒關係,美國人在20世界初期可是狠狠地搞了一把土木工程,大把的專業建築工人隨處可見。
反正,每當俄國人解決不了問題素手無措的時候,找美國人幫忙準沒錯,世界上頭號的工業帝國可是培養出了充足的產業工人,跟俄國的工人階級比起來,他們簡直就是高帥富。
可能有同志問,為什麼不用英國人和法國人呢?這兩家的工業也不弱啊!甚至在高精尖方面,美國人跟這兩家還有差距。問題是,性格決定了一切。美國人少了很多理想主義的玩意兒,拜金的他們可以為魔鬼打工,前提是隻要魔鬼給足了工錢。
而英國俘虜和法國俘虜卻不行,英國人的古板固執和驕傲讓他們哪怕是當了戰俘,也是戰俘中的貴族,他們拒絕合作、拒絕為俄國人服務,給再多的錢都不幹!
法國人倒沒有那麼些矯情,可是性格太隨便太浪漫的他們工作態度實在成問題,這些該死的高盧公雞竟然要求什麼八小時工作制,還拒絕加班,給加班費都不幹。動不動還這個權力那個要求,實在不好伺候。
這些養刁了、長歪了工人階級實在不對李曉峰的胃口,還是美國人好,一切向錢看齊,給錢就安置按量的辦事,多好的工人啊!
有了美國人的加入,李曉峰的麻煩少了許多,連帶著維多利亞也高興,這個丫頭不止一次要求:“應該儘量多抓一點美國人,和他們相比俄國和芬蘭的工人簡直就是一群呆頭鵝!”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在維多利亞的強烈要求,以及某仙人的默許下,紅鷹團掀起了一股捉拿美國人的風潮,在戰場上活捉一個美國大兵額外獎勵一包香菸或者一瓶白酒。
在煙和酒的刺激下,美國遠征軍一時成了香餑餑,在戰場上他們受到了重點關照,志願軍每個連每個排每個班都像餓狼一樣盯著他們,甚至有可能會為了一個美國戰俘的歸屬問題,發生內部糾紛。
美國遠征軍老兵詹姆斯就遇上了這麼一幕,一場激戰之後,他們的陣地被志願軍突破,全排上下被俘三十一人。就當著他們的面,俘虜他們的志願軍兩個連差點打起來了,原因是單獨多出來的那個美國兵的歸屬問題,志願軍的那兩個排誰都不肯讓步,最後只能透過一場“比武”解決問題。
詹姆斯回憶道:“被俘虜的時候,我嚇壞了,志願軍的每一個士兵看我們的眼神很不對勁,他們眼睛裡閃爍著只有飢餓的野獸才有的綠光,彷彿我們就是一塊蛋糕一盤菜。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坊間傳聞,據說俄國人有吃人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