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2部分

們卻同愛沙尼亞人達成了一致,這是為什麼?

答案過了兩天就揭曉了,軍情六處的間諜動用了一切關係,用盡全力才搞清楚了愛沙尼亞和布林什維克達成什麼協議。

“互不侵犯條約?已經高度達成了一致?之所以沒有立刻簽字,完全是因為愛沙尼亞政府擔心德國和我們的壓力?”

這個答案讓M心急如焚,一旦愛沙尼亞和俄國真的達成了互不侵犯條約,那麼波羅的海三國的同盟關係就會完全破裂,很快連鎖反應就會迫使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也向俄國屈服,最後導致協約國集團利用波羅的海三國給布林什維克製造麻煩的企圖完全落空。

“必須力挺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必須讓他們堅持主張,讓他們頂住布林什維克的壓力,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全力做愛沙尼亞的工作,務必使他們放棄同俄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英國人的反應很果斷很直接,對波羅的海三國又拉又打,將老牌帝國主義的外交手腕發揮的淋漓盡致。不過作用卻不是特別好,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英國,或者說協約國集團離波羅的海三國太遠了,而波羅的海三國離俄國又太近了。而且協約國集團的精力又被德國和波蘭牽扯了大半。只要稍微有那麼一點兒政治眼光的人都能看出英國人在打白條,他們做出的那些許諾很難快速兌現。而同時,俄國人的兵鋒卻是實實在在的,反正愛沙尼亞人是不敢完全按照協約國和前宗主國的指示對布林什維克說不的。

至於拉脫維亞和立陶宛,英國人的承諾雖然給了他們一定的激勵,讓他們多了那麼一點點直面北極熊的勇氣,但是這份勇氣究竟有多少還不好說。

“我們現在只能拖,拖一天是一天,只要等德國徹底投降了,等到協約國能騰出手來解決俄國問題時,我們就安全了!”

“問題是,俄國人沒有給我們時間。他們的東方方面軍正在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