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列夫肯定不想要這麼一個結果,所以蘇霍伊和他的小夥子接下來的所作所為就由非凡的意義了。當俯衝轟炸機怏怏的離開戰場之後,40架魚雷機進入了戰場,以四架一個編隊開始向海面上的五艘女王反覆攻擊。
前面說過了,女王級的防空火力那真心不說也罷,等於是個擺設。所以魚雷機並沒有受到什麼騷擾就完成了投彈,一時間海面上拉出了一根根白條條,空投下來的魚雷織成了一張大網,而五艘女王級就是網中垂死掙扎的魚兒。
還是要強調一點,這個年月的航空魚雷效能真心不能說好,至少旁邊觀戰的蘇霍伊就有撞牆的衝動,這些魚雷要麼被投偏了,要麼就是定深儀有問題,有的乾脆在海上走S形。反正這麼說吧,40枚魚雷竟然無一擊中目標!
很令人髮指是不是?蘇霍伊是在座艙裡吐血了,可是吐完血他還只能乖乖的駕機返航。反正這貨在回航的路上恐怕在想:“回去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軍需處的那幫孫子槍斃了,這尼瑪是什麼魚雷!”
蘇霍伊的空軍浩浩蕩蕩的來了,但是卻垂頭喪氣的返航了,不管是誰都認為他們做了無用功,沒有給敵人造成任何殺傷。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
不盡然,戰場上能夠殺傷或者殺死敵人當然是最好不過。可是如果沒辦法直接給敵人殺傷,能夠干擾敵人為隊友創造機會也不是不錯的。比如現在,蘇霍伊的空軍等於是完成了一次助攻。
之前有說過,女王級放在一戰來說是一艘相當完美的戰艦,火力夠強大(8門381),速度夠快(理論最大航速25節),裝甲夠結實(主裝甲帶厚達330毫米至152毫米。在正常排水量27500噸的水準上達到這一目標實在是隻能為設計師鼓掌了)。
反正如果讓筆者選一戰最好的戰列艦,絕對首選女王級。不過阿格硫斯都有弱點,女王級自然也避免不了也有缺點。而且缺點很搞笑,真有點像阿喀琉斯之踵。
女王級設計時採用了新式尾舵,這種半圓形的尾舵後來被證明是不折不扣的敗筆,舵效相當的差。比如在日德蘭海戰中,跟隨戰列巡洋艦編隊作戰時,前方的戰巡進行兩次大角度機動時,女王級都沒能跟上。之後單獨面對公海艦隊時,厭戰號更是由於舵機故障完全被卡死,導致該艦在公海艦隊面前兜了兩個大圈子才將方向調整過來,幸虧女王級的防禦夠強悍,否則絕逼的回不去了。
這麼說吧,因為舵的關係,女王級的機動能力,尤其是大角度轉向時的操控力是不太好的(或者說很糟)。而眾所周知,躲避魚雷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做大角度的機動,所以五艘女王級組成的編隊雖然沒有被魚雷擊中,但是在這一輪攻擊中隊形完全被拆散了!
可能有同志覺得不就是隊形散了了嗎?有什麼大不了的?嘿嘿,這個問題可一點兒都馬虎不得,從人類有了戰爭這種血腥的遊戲開始,隊形就無比的重要。單打獨鬥趙子龍似的英雄好漢戰場上不是沒有,但取得的效果跟團隊相比絕對是有限的。
尤其是海戰,隊形更是無比的重要。哪怕是現在,高效準確的在海上變換隊形都是考核軍官的標準。尤其是當年,在需要搶佔有利射擊陣位的那個年代,隊形更是無比的重要。
這麼說吧,二三十年代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做過研究,如何對抗擁有速度優勢的對手(美國海軍的戰列艦都是重炮龜殼艦,都是一群慢慢遊,而潛在敵人皇家海軍和日本海軍都擁有大量的戰巡或者是高速戰列艦,如何應擊擁有速度優勢的敵人是美國海軍的重大課題)。經過不斷地演習和討論,美國海軍得出了一個很學院化的結論,保持隊形利用高效的轉向是對抗擁有速度優勢敵人的唯一辦法。
通俗的說,正航戰(交戰雙方朝同一個方向行駛)時,擁有速度優勢的敵人加速搶佔T頭的時候,沒有速度優勢的一方必須立刻跟隨轉向,這樣才能避免被挨個打爆。
這是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在1902年總結出的一號作戰方案,很理想化的解決了敵人從本艦隊船頭方向包圍的戰法。不過到了1907年,在新的演習中,藍軍艦隊沒有選擇正航戰,而是選擇了反航戰(也就是雙方方向相反,擁有速度優勢的一方從敵艦隊尾部搶佔T頭的戰法)。
根據這次的經驗,戰爭學院又得出了一個結論,沒有速度優勢的情況下,想要不被圍毆打爆,就必須保持同地艦隊大致平行的狀態。也就是說不管敵人是從船頭方向包圍搶T頭還是從船尾方向包圍搶T頭,如果你的艦隊沒有速度話,那就趕緊的跟隨轉向,越快越好!
看上去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