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速成班的五大生而已。
圖哈切夫斯基自我感覺良好的原因無非是內戰中欺負了白軍,以及俄國軍隊歷史上還有點拿得出手的戰績。但是白軍是什麼成色大夥都知道,至於歷史戰績,那跟現在的紅軍有什麼關係?你以為這還是蘇沃諾夫和庫圖佐夫的時代?
總而言之,圖哈切夫斯基就是太自我感覺良好了。美國大兵們可能比德國軍隊差,但是絕對不會弱於白俄羅斯方面軍。甚至經過法國這一兩年的調教,美國人充分吸收了一戰的先進經驗,再加上軍官們普遍希望獲得榮譽,上上下下計程車氣是相當高昂的。選擇他們作為突破口,真心不是個好選擇。
在李曉峰看來,如果是他指揮白俄羅斯方面軍,就不會拿美國人開刀,他會選擇英國人作為目標。為什麼是英國佬呢?首先英國佬兵力最少,只有三個師的兵力,比較好下嘴。
其次,英國遠征軍或者說英國陸軍素質真心也就只是那麼回事。英國強的是海軍,陸軍連皇家字樣都混不上!而且英國軍隊已經打了四年多,上上下下普遍存在厭戰情緒,他們對所謂的榮譽沒有什麼渴望了,如今德國都完蛋了他們依然不得休息,士氣是比較低的。
而且英國軍官在一戰中的表現真心也不能說好,只能算及格,他們普遍保守,一個個循規蹈矩,缺乏足夠的軍事想象力,只知道機械的服從上級的命令。而英國師以及軍一級的軍官則充滿了“貴族”氣息,一個個刻板得像花崗岩,而且對於下級往往強調權威和服從,像指使僕人一樣使用他們。
這樣一支古板之極的部隊完全沒有創造力更沒有想象力,只知道循規蹈矩機械的執行上級的命令,得虧一戰是一場“靜態”戰爭,蜘蛛網一樣的戰壕遏制了參戰雙方的機動性,否則以英國軍隊刻板的作風,在面對機動靈活的對手時會被吃得連骨頭都不剩!
李曉峰認為圖哈切夫斯基最好選英國人下手,甚至選法國人下手都比選美國強。法國人固然兵力很多,但是法國軍人對於戰爭的總體態度跟英國人是一致的,他們已經厭惡了戰鬥,士氣並不高。而且兵力上的優勢會讓他們產生一種安全感,完全想不到紅軍會拿他們開刀。透過一場快速的突然襲擊,是有可能擊敗並法國人並製造一定程度的混亂的。
可惜,圖哈切夫斯基偏偏選了一個所謂的“軟柿子”,而將真正弱小的英國和法國放在了一邊。不得不說,這讓人相當的遺憾。
“您說的很對,戰役目標的選擇確實有問題。打英國人比打美國人強!”烏博列維奇很中肯地說道,“而且圖哈切夫斯基同志制定作戰方法也太過於簡單粗糙了,將美國人同英法聯軍分離的過程,過於簡單直接!”
何止是簡單直接,圖哈切夫斯基根本就是暴力破解。按照他的計劃,阻援部隊將一口氣插入美國人跟法國人的結合部,強行將其剝離開,然後攻擊部隊再衝上去一口將美國人吞下。
這樣的戰法根本就是硬碰硬,必須看到就算透過大踏步的後退讓敵人之間的聯絡變疏鬆了,這種強行插入的戰鬥還是很勉強的。敵人之間的聯絡太緊密了,這將使得阻援部隊沒有多少空間可以利用,萬一阻援不利,分分鐘就會被敵人打穿。
“太冒險了!敵我雙方將近三十個師擠在華沙周邊這一小片區域裡,一點機動和周旋的空間都沒有了,這根本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這樣的戰鬥協約國更擅長!”烏博列維奇憂心忡忡地說道。
“要不要我們聯名給中央發報,指出圖哈切夫斯基同志計劃中的問題和風險,讓他重新……”
烏博列維奇還沒說完,李曉峰就伸手製止了他,某仙人苦笑了一聲搖搖頭道:“沒有用的,這份計劃軍委已經同意了,托洛茨基同志太想一次性解決問題,他要的就是一場決戰!”
“那也不能冒這麼大的風險,這根本就是胡來!”烏博列維奇急了。
李曉峰拉住了他,語重心長地說道:“我們的建議他們是不會聽的,與其提了讓他們惱火,反而讓他們給我們小鞋穿,不如想一想有沒有別的辦法扭轉不利的局面!”
烏博列維奇眉頭緊鎖,長久的思考之後才嘆道:“哪裡有什麼辦法?我們這裡除開守備東普魯士的部隊,根本拿不出太多的力量。頂多也就是五個師,我們這五個師就算一口氣投入華沙戰場也沒辦法開啟局面,那裡的部隊擠得太緊而且也太多了,我們再衝進去反而會使戰場變得更加擁堵,反而會造成更多無畏的傷亡!”
這個道理李曉峰也懂,在一片戰場上能投入進去的部隊不是越多越好,有時候投入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