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下午6時,張鼓峰峰頂的情況就變成日軍佔據了三分之二的陣地,而紅軍則扼守剩下的三分之一。雖說沒能完全奪回張鼓峰,但這也比歷史上的情況好多了。
不過雅科夫對李曉峰的選擇卻不滿意:“你其實應該將這個爛攤子丟給阿帕納先科的。”
確實,再怎麼說軍委也決定了讓阿帕納先科繼續指揮戰鬥,而且那貨也下達了命令,要求一切都按他的要求辦。這時候李曉峰突然來這一手,贏了頂多也只能算是無功無過,輸了那就是大問題。
不過李曉峰卻不這麼看:“有些事情可以漠視,但這件事不能漠視。我決不允許因為內部鬥爭或者官僚主義的原因讓那麼多戰士白白犧牲!”
雅科夫撇了撇嘴,沒有說話。這也是他最看不懂李曉峰的地方,某人有時候很卑鄙很雞賊,睚眥必報斤斤計較,但有時候又大義凜然地去幹傻事,如此矛盾的人真是少見。
不過雅科夫卻喜歡李曉峰的這種矛盾,說實話,他也看不慣阿帕納先科的做法,那貨太沒有底線了,當官不能是那個樣子。
當然,阿帕納先科很快也知道了李曉峰的小動作,不用說那是大發雷霆,立刻就給軍委發了一封措辭強硬地電報,指責李曉峰干涉戰場指揮,要求追究李曉峰責任!
阿帕納先科的電報讓軍委也很為難,因為講心裡話,包括斯大林在內,軍委的大部分領導人對阿帕納先科這一陣子的表現是不滿意的,之所以沒有立刻將其撤職,那是維護大局。甚至不排除張鼓峰事件一結束,立刻就要讓給阿帕納先科好看。
這時候阿帕納先科卻指責李曉峰,這多少有點不自量力和莫名其妙的意思。反正托洛茨基當時就嘲諷了一句:“站著茅坑不拉屎的人還有臉指責這個指責那個了?我覺得安德烈同志就乾得很好,按照阿帕納先科的方案,等第40步兵師主力趕到戰場,張鼓峰已經完全丟掉了……這座小山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到時候阿帕納先科準備復出多少生命的代價去奪回它?”
哪怕是斯大林也知道阿帕納先科做得有點二,你個貨腦子裡難道裝的都是屎?都這個時候了,你最重要的是趕緊將日本人趕走,打一個漂亮的大勝仗。某人增兵守住了張鼓峰這是好事,如果張鼓峰真的丟掉了,到時候這筆賬就得全算在你丫的腦袋上,你有幾個腦袋?
所以斯大林只是淡淡地表示:“安德烈同志的決定是合理的,張鼓峰一定不能丟掉。不過做法稍微有點魯莽,他應該更好的跟阿帕納先科同志進行溝通,我相信阿帕納先科同志會理解的……”
這話不要說軍委裡的其他人,就是斯大林自己都不太相信,因為伏羅希洛夫告訴他:阿帕納先科同志似乎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且他糟糕的脾氣讓他很難聽取安德烈同志的意見……而且他似乎沒有把張鼓峰和日軍當一回事,以為奪回張鼓峰很簡單。
伏羅希洛夫的分析很有道理,歸根結底阿帕納先科還是低估了事件的影響力,更低估了日軍的戰鬥力。尤其是後者特別的低估了,大概是哈拉哈河的衝突讓這位司令員信心爆滿,覺得拿下小鬼子根本就不成問題。
如果阿帕納先科對日軍的戰鬥力有正確的估計,那麼他就該知道在張鼓峰這種前後背水,只有左右兩條山路可以登頂的地形是多麼難搞了。歷史上布柳赫爾在張鼓峰的表現都不算出色(除了地形原因外,還有派去督戰的總政治部主任梅赫利斯瞎指揮的原因),換成阿帕納先科真心可能更糟。
實際上阿帕納先科現在的表現就很糟糕,和內戰中成長起來的那些草根將軍一樣,阿帕納先科對戰爭的理解還停留在一戰或者說內戰的水平上。簡單直白的說,就是簡單粗暴,哪怕是如今的紅軍擁有了世界上第一流的裝備和比較先進的軍事思想,也沒能改變阿帕納先科骨子裡的那種簡單粗暴的作戰方法。
當晚八時,阿帕納先科抵達了張鼓峰前沿指揮部之後,大手一揮就開始佈置奪回張鼓峰的作戰計劃。
“第40步兵師將承擔主攻任務,第2機械化旅負責支援,第32步兵師充當預備隊……在戰鬥打響之前,我們必須充分地發揮炮火優勢,為此方面軍所屬的第18炮兵師以及獨立紅旗第2集團軍所屬的重炮團務必於7月9日前抵達預定位置……”
阿帕納先科的作戰計劃其實很簡單,就是先用大炮轟,再用人海衝,如果第一波沒衝下來,那就再衝一次,如果還不行,那就再來第三次第四次,直到成功為止。
李曉峰當時對雷恰戈夫說道:“你們的方面軍司令員就是一個純粹的